本报见习记者 丁 鑫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7%,创下2010年2月以来33个月的新低。其中,城市上涨1.8%,农村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1.8%,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7%。
环比方面,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下降0.1%;食品价格下降0.8%,非食品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2%。
食品价格作为影响CPI走势的主要因素,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57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8%、水产品价格上涨4.7%、鲜果价格上涨3.9%、油脂价格上涨3.9%、鲜菜价格大幅缩水,上涨1.1%,相比9月份继续缩小百分之十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4.7%,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5.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60个百分点。
业内专家认为,10月农产品和生猪价格的下降令食品端新涨价因素继续回落,翘尾因素也位于低水平,对于CPI的下降起到了一定作用。另外,各地蔬菜供应充分,蔬菜价格持续回落,菜价持续下跌也是影响CPI回落的原因之一。随着三季度经济增速的筑底企稳,四季度经济增速的企稳回升,将使CPI的走势继续保持稳定状态。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对此表示,CPI数据基本上显示出整个宏观经济状况在趋向进一步好转,一方面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趋稳,开始出现回升,而CPI基本上稳定,或者说略有下行,说明整个经济的调整基本上已经到位。
华生表示,在当今发展阶段,CPI低于2%是短时期的事件,下一步回升到2%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原来的通胀压力得到相当大的缓解,根据当前趋势,全年4%的目标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