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在政治压力下,各国央行似乎除了一个接一个、一轮接一轮地推出所谓“量化宽松”政策,别无他法。而最终,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将伤害民众。有某家机构分析报告已经援引了凯恩斯著名的见解。即通货膨胀可以任意剥夺民众的财富,使多数人贫穷,使少数人暴富。
多数中国投资者很清楚,自己不是有命暴富的那部分。他们至多希望银行推销的储蓄产品能跑赢通货膨胀。2011年,如果他们可以投资年化回报率在6%左右的两月期或三月期银行储蓄产品,可以实现上述目标(官方通货膨胀率是1.8%)。但今年,储蓄产品利率已经降至年化后4%左右的水平(官方通胀率还是1.8%),更重要的是,有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的实际水平要高过名义通货膨胀率。假如真实通货膨胀率是5%,购买储蓄产品的真实回报率就是负的。至于股市,不谈也罢。中国内地股市在2008年进入下跌,截至目前已贬值三分之二左右。现在,中国散户投资者不会轻易回归国内股市。
中国政府决策层应该关注中国香港面临的问题。在顽固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下,中国香港生活与商业成本上升。香港人和香港企业都感受到压力。一度,中国内地访港游客在购买奢侈品和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对中国香港经济有所提振。人民币走强,兼之中国政府放宽个人出境旅行,中国内地游客纷纷涌向免税的香港。这部分消费支出从2005年的400亿港元跃升至去年的1400亿港元,中国内地访港游客数量这段时间内也增加到2800万人次。
不过,最新迹象显示,来港购物的内地游客也开始削减支出。据《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称,香港旅游业协会称,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内地来港游客纷纷缩短访港行程、减少在港消费支出。今年十一“黄金周”假日,中国香港从中国内地游客身上赚到的钱预计会下降10%以上。对于本已增长乏力的香港经济而言,可能构成新的打击。今年第二季度,香港经济实际上较前一季度萎缩了0.1%。这一季度,香港还自1997年以来首次出现了经常项目赤字93亿港元,相当于香港GDP(本地生产总值)的2%。股票上市等活动显萧条,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据报实施了12年来规模最大的一轮裁员。经纪公司大和的经济学家们警告称,香港第二季度经常项目赤字的数额令人吃惊,而输入型通胀对香港本地需求的负面影响一直被低估。数据显示,食品和房租支出在香港消费者价格指数中所占的权重为63%。由于通货膨胀侵蚀收入和利润,香港经济的一些领域可能已经陷入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30年来中国香港一直实行美元联系汇率制度,香港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够,实际上被美国的货币政策牵着鼻子走。香港特区即使对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恨之入骨,试图抵抗,也实在无处着手。中国政府从香港特区经济面临问题中,应该已经发现,这一波全球通货膨胀袭来不同以往,须特别警惕。而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虽然通货膨胀悄然成形之际,香港楼市热火朝天,但也危机四伏。这一泡沫的稳定性完全取决于中国内地购房者的投资兴趣与能力的稳定性。如果他们兴趣转移,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电邮:chenxuchenxu@msn.cn,本专栏每周一至周五刊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