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般而言,国务院会对部委送审的的部门规划进行微调,但不会大调。”一位熟悉部委规划编制工作的专家对本报记者分析。
根据本报掌握的国家能源局上交给国务院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国家提出了“十二五”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
其中主要包括,到2015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41亿吨标准煤,用电总量控制在6.3万亿千万时;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0%,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7.5%,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左右;国内一次能源供应能力为43亿吨标煤,其中国内生产能力36.6亿吨标煤,能源自给率85%左右,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62%以内。
全国新增煤电机组3亿千瓦
根据国家的部署,国家能源局拟在“十二五”期间编制18部能源配套专项规划及方案,其中煤炭工业、煤层气、页岩气、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科技这9部专项规划已经对外发布,还剩下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电力发展、电网建设、核电中长期(修订)、核电安全、原油和成品油管网、炼油产业、天然气8部专项规划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工作方案尚未公开。
因此,后面9个领域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据本报了解,《送审稿》对煤化工项目的态度十分谨慎,即重点在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云南、贵州和安徽等中西部煤炭进调出省区,选择水资源相对丰富、配套基础条件好的重点开发区,建设煤基燃料、烯烃及多联产示范工程,为适应未来能源更替和变革提供战略技术储备。
“由于我国煤化工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经济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成本很高,如果再加上环境成本,其成本就更高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因此,“十二五”期间宜通过示范项目建设进行探索是一种理性的做法。
林伯强分析,由于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十二五”期间的电力供应将仍然以煤电为主。《送审稿》提出要高效清洁发展煤电,全国新增煤电机组3亿千瓦,其中热电联产7700万千瓦、低热值煤炭资源综合利用5000万千瓦。
本报亦获悉,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编写《电网建设规划(2013-2020年)》,特别是特高压输电等一些重点问题还在研究论证,因此,《送审稿》只明确了电网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跨省区流向。
根据《送审稿》,在电网建设方面,国家将稳步推进西南能源基地向华东、华中、广东输电通道,鄂尔多斯(600295)盆地、山西和锡盟能源基地向华北、华中、华东输电通道,中俄、中缅等国际输电通道建设。到2015年,建成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0万公里,跨省区输电容量达到2亿千瓦。
新增天然气管道4.4万公里
在煤电之外,《送审稿》的另一重点是关于油气的部署。
就油气勘探开发而言,到2015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50亿吨以上,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新增常规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3.3万亿立方米,产量超过1300亿立方米。
在油气利用方面,国家将集约
化发展炼油加工业,到2015年,全国一次原油加工能力达到6.2亿吨,成品油产量达到3.3亿吨;国家将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在电价承受能力强、热负荷需求大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优先发展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十二五”期间新增燃气电站3000万千瓦。
同时,《送审稿》也对油气的战略通道和骨干网络建设做了安排。在石油方面,将重点建设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中缅原油管道境外段、独山子-乌鲁木齐、兰州-程度、大庆-铁岭、锐利-昆明等干线管道,到2015年新建原有管道8400公里,新增成品油管道2.1万公里,成品油年输送能力新增1.9亿吨。
在天然气方面,国家将加快建设西北(中国-中亚)、东北(中俄)、西南(中缅)和海上四大进口通道,形成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输气管道为大动脉,链接主要生产区、消费区和储气库的骨干官网。“十二五”期间,新增天然气管道4.4万公里,沿海液化天然气年接卸能力新增5000万吨左右。
“《规划》的八大任务之一就是推进能源高效清洁转化,其中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对中国能源的清洁低碳转型意义重大。”林伯强介绍,天然气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由2011年的4.6%提高到2015年的7.5%,难度不大。即便达到7.5%,与国际上24%的平均占比相比还是很低。
此外,《送审稿》还提出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目标,即到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41亿吨标准煤,用电总量6.3万亿千瓦时。
“2010年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煤,根据专家估计十二五的GDP实际增速可能会达到8.5%,再加上16%的节能目标约束,那么对应的能源消费总量则为41亿吨标煤。”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气候变化与能源高级顾问杨富强分析,电力的弹性系数为1%左右,其对应的用电总量即为6.3万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