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00亿元初期试点额度尚不够相关机构打平成本
有关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扩容的风吹草动,一直牵动着在港中资机构的神经。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于现有额度而言,在港中资机构该项业务盈利状况堪忧,甚至将会有亏损之虞。
日前,据证券时报记者对在港中资机构的调查,业内期待该项业务能在额度、投资种类、机构范围三方面有所突破,目前这均已在监管层研究之列,具体政策有望在年内推出。
难做的亏本买卖
1.5%的RQFII管理费率且仅有的200亿元额度、浇灭了中资机构“捞一把”的冲动。
“我们的额度是9亿元,这意味着管理费收入是1350万元,若仅以产品销售运营成本和人力投入衡量,我们可能是盈利,但如果算上沉没成本的话,该业务的盈利前景可能不容乐观。”国泰君安国际相关人士表示。
盈利仅仅是少数老牌中资机构的预期,大批中资机构是市场新进入者,在港资管市场并未建立起稳定的客户网络及产品运营体系,这类机构恐怕会面对亏损风险。
“开发产品、新建系统、引入投资人、场地承租费等都是较大的开销,可能让部分新进入者难以适应。”海通国际相关人士表示,“这些投入总计将有上千万元。”
据了解,目前只有国泰君安国际、海通国际、申银万国香港发行过该类资管产品,多数机构在该领域中还完全是一个“新人”。获得5亿元额度的华泰金融控股(香港)公司以及国元证券(000728)(香港)公司面临的挑战更大,其管理费收入仅有750万元,相对于上千万元的成本投入,压力可想而知。
沉没成本中占比最大还包括场地承租费,加上员工薪酬开支及管理费支出,入不敷出大有可能。在此之下,中资机构尤为渴望将蛋糕做大,提高试点额度。
“监管层要增加500亿元额度的迹象已很明显,公司高层已要求抓紧做完9亿元额度,腾出精力等下一笔。”香港某大型中资券商负责人表示。
三大看点可期
除提升额度以外,丰富RQFII可投资产品的种类以及扩大试点机构范围成为众机构的期待。
据了解,虽然依然未有实物A股ETF的出台时间表,但人民币计价商品ETF可望短期内出炉,首批会是人民币计价的黄金ETF。
此外,专注于股票类产品也有望在下一阶段出炉。目前,试点机构投资于股票及股票类基金的资金不得超过募集规模的20%,该项指标有望被放宽,分成股票类、债权类等多类产品,提升股票投资额度。
“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产品辅助测试,就是针对股票类、债权类等各种产品运行,收效不错,条件也成熟了,目前只待政策放松。”国泰君安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试点机构的范围也是监管层正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除开设香港子公司的券商、基金公司以外,保险公司、银行等中资机构有望获得市场准入资格。
“目前,保险公司上报的比较多,此外,中银国际这类银行系背景的机构获批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据香港某大型中资券商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目前保险公司已能在港开展人民币保单业务,这项业务将有望与RQFII业务实现对接。
另外,市场较为关注的外资背景机构获得入场券的时机恐怕在短期内难以出现,不过,外汇局也加快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额度审批。数据显示,2012年年初至1月20日,外汇局审批了6亿美元的QFII额度,分别被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蒙特利尔银行投资公司、亢简资产管理公司、东方汇理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GMO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所平分。截至目前,外汇局已经累计审批了222.4亿美元的QFII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