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国海证券借壳SST集琦尘埃落定,第16家上市券商即将诞生,谁将成为第17家?作为上海本土的三大券商—东方证券、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上市夙愿已久,却因不同的原因搁置至今日。东方证券两次冲击IPO皆因亏损铩羽而归,今年又因长江证券“秒杀门”虚惊一场。而国泰君安上市要看汇金对旗下券商的整合进度,国泰君安香港子公司先行一步上市亦是无奈之举。和国泰君安一样,申银万国上市所要面临的首要难题,也是“一参一控”。对影成三人,谁能先上市?
本报记者 张小蓓 发自上海
IPO上市,东方证券夙愿已久。然而,2005年和2008年均在关键一年因业绩亏损铩羽而归。“运气差加上自身也存在问题才使两次都与上市擦肩而过。”一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连续三年盈利的指标一度成为东方证券IPO的绊脚石。但不屈不挠,两度错过后,东方证券再次备战IPO。前两年东方证券已取得不错的成绩,因此,2011年又将成为其至关重要的一年。4月底,有消息称东方证券日前在无锡召开会议上,已将与花旗银行合作成立券商列入审议议程。如能继续实现盈利,将重启IPO上市之路。
然而,东方证券离上市似乎还需等待。“国泰君安先上市的可能性要比东方证券大,因为毕竟要先推实力强的。”上海本地一家券商分析师表示。但即使业绩可以顺利达标,其成长性又成为不可忽视的障碍。回顾东方证券上市之路,“坎坷”不言而喻。那么,三次闯关又能否顺利?
两度梦断IPO
早在2001年,东方证券就明确提出了上市计划。然而,两次IPO折戟,让东方证券的这条上市之路走起来颇为不顺。
2003年东方证券完成首次增资扩股,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1.39亿元。岂料2005年因业绩亏损首次梦碎。2005年年报显示,经纪业务收入1.54亿元,自营业务8102.06万元。但全年净利润亏损3168.55万元。据媒体报道,业绩亏损根源在于2001年至2005年发生多起挪用客户资金案件。
资料显示,在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期间,东方证券万航渡路营业部原总经理黄衍秋和交易管理员蒋建就曾非法吸收存款4.498亿元,最终由于炒股亏损等原因致款项无法收回。为此,东方证券遭到存款者诉讼,共计赔偿1.403亿元本金。
然而,此案结束不久,2005年,东方证券又出现类似诉讼。东方证券再次偿付了本金及利息956万元。但此类金融纠纷案在2005年之前就有发生,东方证券营业部的张海燕与舒华利用账外客户资金进行非法拆借,最终被判两年有期徒刑。东方证券也为此垫付了2600万余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类似错误,最终也导致了东方证券的第一次IPO梦断。
2006年,东方证券重启IPO计划,并又一次完成了增资扩股。但不幸的是,突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又因自营业务投资失误再一次功败垂成。2008年,东方证券实现经纪收入15.33亿元,投行收入6761.62万元,资产管理业务2.35亿元。尽管其投资净收益为9.96亿元,但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并后,其自营业务仍亏损21.21亿元,最终致使公司全年业绩净亏逾8.8亿元。至此,上市计划被迫中止。
自营业务是“毒药”?事实上,此前东方证券的自营业务可谓是“功臣”。2007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投资净收益30.66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9.88亿元,总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59.57%。
“行情变化太快,以前积累的经验转眼成为2008年的教训。”业内人士对此评价说。“激进”一直是业内给东方证券的风格标签,并认为该点在自营业务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激进能让其业绩大增,也能使其不能自拔。又一次,东方证券与上市擦肩而过。
东方证券一直努力地谋求上市,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何不借壳上市?2007年是资本市场的大牛市,至少有7家券商纷纷借壳上市。为何东方证券偏爱IPO,还是早已错失良机?
“按道理说借壳上市更容易,但为何采取IPO,可能与东方证券的战略有关吧。”上述分析师认为。但据媒体报道,2006年8月其曾意欲借壳金丰投资,但不幸告吹。之后,东方证券又转向了IPO途径。
上市坎坷路
2009年8月,东方证券再一次完成了配股方案,注册资本金最终达到了32.93亿元。第三次上市之旅也将正式起航。不过,过程似乎仍有些战战兢兢。为了不重蹈覆辙,确保三年盈利成为了其首要任务。但长江证券“秒杀门”让主承销商东方证券虚惊一场。
长江证券最初拟增发价格12.67元,增发规模不超过6亿股,募集资金76亿元。但3月3日收盘前的最后3分钟,突如其来的大胆甩卖将长江证券的价格从12.75元砸到12元。而网上认购也仅为7393万股。按照余额包销的增发方式,未被认购的都将由东方证券统一包销。这意味着,东方证券要一下子拿出60多亿元的现金参与认购。而面临股价的不断下跌,对于要确保今年业绩盈利的东方证券势必又是一记沉重打击,并且也将面临“一参一控”问题。这更是为其上市徒增障碍。
不过好在长江证券缩小增发规模,从拟定的“不超过6亿股减至2亿股”。网上认购7393万股,申能财务与中银增长两家机构网下共配售了1600万股。最终,主承销商东方证券认购11006.8805万股,占发行总量的55.03%。值得注意的是,申能财务是申能集团旗下的投资公司,而申能集团正是东方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截至5月10日,长江证券收于11.20元。按此收盘价计算,东方证券已亏损达1.62亿元。而东方证券的此番遭遇,更是被一业内人士认为有意而为之,原因可能是东方证券此前“抢过”别人生意。
此次增发让东方证券损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投行的声誉。业内认为,增发成功与否,无论认购人如潮涌还是门庭冷落,都不能把自己陷进去。投行的资金是金头寸,不会随意陷入圈钱。失败的增发是否会影响东方证券投行的生意?至少在某些业内人士看来,“东方证券从此在投行界中败下阵来,投行将会少个竞争对手。”但巧合的是,“做大投行谋求上市”正是东方证券新的发展战略。
幸运的是,“黑色三分钟”并未给东方证券带来致命伤害。东方证券未经审计的业绩显示,2009年,营业收入为38.11亿元,净利润19.146亿元。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净利润13.05亿元。如此预计,如果2011年能够再次实现正收益,那么,证监会对券商IPO上市“连续三年盈利”的硬指标也将达到。
尽管未产生致命伤害,但也对其业绩产生影响。目前,已有多家券商把材料报到会里。但论持续盈利、成长性等各方面指标东方证券可能落后于其他,因此上市进程可能会被拖延。
“国泰君安肯定会早于东方证券,无论是在实力或者名气方面,国泰君安提前上市的可能性会更大。”上述券商分析师如是说。
不仅如此,成长性或许也是东方证券面临的又一大障碍。2009年11月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完善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有关审慎性监管要求的通知》。“成长性指标很头疼,而且这也不是光靠自己努力就能完全把握的。”东方证券内部人士曾对媒体表示。
在去年的东方证券战略研讨会上,东方高层就表示,公司将全力使经纪业务成长性达标。营业部负责人也表示,公司已经增加了对经纪业务的考核压力,以确保在不断恶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继续增长市场份额和利润。业内人士预计,东方证券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启动IPO。但东方证券内部人士也曾向媒体透露,东方证券将于2013年再次向证监会提交首发申请,登陆A股市场。
(张小蓓) (来源:时代周报)
(责任编辑:陈然)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