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国南车(601766.SH)发布公告称,成功发行了20亿元365天期短融券,票面利率为5.38%。这笔募集资金中10亿元将用于置换银行贷款,另10亿元补充子公司青岛四方机车的流动资金,用于原材料、设备采购和技术投入。
中国南车证券事务代表郑胜16日坦承,该公司目前资金匮乏。月初股东大会还通过了90亿元再融资方案。
南车何以资金面如此紧张?都是铁道部欠款所致?
“铁道部欠南北车的钱并不多。”一位铁道部内部人士透露,铁道部所欠南车应付账款只有230亿,北车则有210亿元,而南北车三季报披露的应付账款分别高达350亿元和244亿元。另有120亿及34亿元究竟是何人所欠?
郑胜表示,铁道部对南车的欠款确实只有230亿元,另外120亿是其他公司欠款。
中国南车副总裁兼财务总监詹艳景表示,只有证监会要求披露才会解释这部分应付账款的债主。中国北车证券事务代表时景丽亦称不知情。
拆解120亿
海通证券分析师龙华表示,“三季度南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2.90亿元。”
现金流惨淡,源自应收账款的大面积滞付。中国南车截至9月30日,应收账款总额达350.9亿元,较年初增加 239亿元,同比增长213.91%。该公司解释,应收账款的增加主要是本期应收账款随销售收入增加自然增长,以及主要客户迟滞支付货款所致。
南车应收账款剧增,也被广泛理解为铁道部欠账不还的结果。
事实上,铁道部并不是南车现金流紧张的唯一理由。铁道部内部人士透露:“铁道部所欠南车应付账款只有230亿,北车也只有210亿元。”此前10月31日和11月8日,铁道部已经分两批给南车和北车还款(南车两次共拿到166亿,北车拿到172亿),合计偿付约338亿元,如此计算,目前铁道部对南北车所欠款项102亿元。
中国南车宣传部长曹钢材向记者解释道,这120亿元的应收账款主要来自海外项目、路外项目和新兴产业。
如海外项目,比如出口货车、机车或零配件,是南车在铁道部以外重要的市场,每年的出口量约在100亿元。在国内铁路需求降温之后,海外市场更是南车和北车开拓的重点。按照曹钢材的解释,海外项目的回款速率一般都要低一些,有滞后付款的问题。比如中亚的项目,签了合同后先打预付款,交车之时才支付大部分款项,而尾款则需要运营一段时间之后才会付清。
这些出口货品产生20%到30%的应收账款应属正常。不过,熟悉行内情况人士表示,海外项目欠款应该不是主要的,因为出口合同要有信用证才生效,通常对方开具信用证。海外项目通常都是签FOB合同,即卖方货一发出,卖方就可以拿信用证换钱。
新兴产业风电、新能源
中国南车宣传部长曹钢材表示,120亿应付账款主要来自路外项目和新兴产业,但他称很多项目发展状况良好。
比如风电项目。由于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风机国产化率要达到70%。目前风电千瓦造价是火电2倍以上,风电投资中设备占到70%以上。在国产化率要求的带动下,近年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均强势进入这块新兴领域。
南车仅去年与今年这两年,在风电项目上的投资就达三次,合计投资规模约45亿元。
2010年3月,中国南车天津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这个总投资30亿元的产业园,准备形成年产500台2.5-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和混合动力大客车批量生产能力。
2010年8月25日,南车又宣布在株洲风电产业基地已开始投产,到2015年预计该基地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元。
2011年5月25日,中国南车承建的国内最大规模IGBT产业化基地在湖南奠基。总投资为14亿元,预计2014年正式投产。IGBT芯片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智能电网等多个产业。
2010年底凭借4183万千瓦装机量,中国成为风电第一大国,但是随之而来装机容量大增,产能过剩、价格下降,风电电机供应也碰到了市场寒冰。而南车恰是电机供应商。
“风电那边的回款还可以,不算太差。”曹钢材回应道。
另一块可能的欠债大户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这也是中国南车近几年的投资重点。
中国南车这两年在成都、湖北和湖南签下战略合作协议,拟投入超过150亿元。在三地发展城轨交通产业链外,还要布局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可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未有南车期许的那么好,仍在“市场培育”阶段,未知是否因此造成应付账款增加。
投资负担沉重
中国南车宣传部长曹钢材认为,“我们没有多元化,而是围绕着专有技术和核心技术做延伸产业。”他认为,南车新兴产业切入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这三块,都是涉及到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成为重要增长极。
南车内部人士坦承,南车目前碰到的资金面紧张,确有投资过大之嫌。不完全统计,中国南车这两年共有十七项投资,投资总额超过480亿元。中国北车也有庞大投资计划。北车拟在全国建设十四个产业基地,总投资约在400亿元左右。
“事实上,都是地方政府要求的。”中国南车内部人士坦承,各地方政府要求南车需在当地投产建基地,才愿意把当地城轨项目给南车。北车亦是如此。这间接造成了企业负担过重。“事实上我们几个机车厂产能都已经过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