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能源(002221) title=
东华能源(002221)>
一、投资要点
1、国内进口丙烷制丙烯市场开始启动。由于丙烯下游衍生物应用的广泛发展、丙烯附加值不断提高,国内丙烯供需缺口扩大。2010年以来,我国企业引进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的项目纷纷上马。据不完全统计,到2013年,国内丙烷脱氢制丙烯所需丙烷量将达238万吨(2010年我国进口丙烷178万吨)。经我们分析,国内进口丙烷脱氢制丙烯原料有保证;按当前价差,吨丙烯产品毛利近2800元,效益好。
2、国内企业采购进口丙烷主要依赖贸易商,公司在华东区域优势明显。国际丙烷采购多以大型冷冻船运输,要求装卸深水码头、大型低温冷冻罐等设施,因此国内化工企业进口丙烷主要依赖贸易商。进口丙烷由于运输成本限制,区域经营特征突出。陆上运距每增加100m,运费增加45元/吨;海上运费在90-800元/吨间。公司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进口液化气综合运营商。截至2010年底,LPG周转能力超过200万吨,拥有或运营张家港液化气冻库、宁波地库、太仓冷冻库及配套码头,区域优势明显。
3、公司从提供进口渠道和投资项目两个方面分享进口丙烷化工原料市场的发展。假设2013年国内258万吨丙烷原料进口需求中,通过公司码头及储罐进口80万吨,则可贡献利润5400-7200万元;公司投资建设120万吨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按照当前产品价差,我们测算项目达产后,可贡献5亿元以上的净利润。
4、非公开增发打开业绩空间。公司计划非公开增发8000万股,融资8亿元用于收购大股东宁波百地年地下液化气储库100%股权,以及投资120万吨(一期60万吨)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56%比例控股)。将完全消除关联交易,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打开公司未来业绩空间。
二、行业跟踪
1、国内、外“液化石油气”大不同:进口气≈高纯度丙烷+丁烷
全球液化石油气工业协会对液化石油(LPG)的定义是:原油和天然气开采(60%)及石油加工(40%)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LPG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含有微量其他成分。LPG无色无味,常温下呈气态。而在国内,由于油气田伴生气产量较少,LPG一般是指炼油厂、石化厂在石油炼制和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混合副产气体,主要成分与进口气相近但杂质含量较高,主要用于城市及乡镇民用燃气。
2、进口液化气是优质的化工原料
液化石油气除了可供工业、汽车作为燃料之外,其主要成分丙烷、丁烷还是优质的烯烃类化工原料。进口液化气由于其丙烷、丁烷纯度高,用作化工原料所需投资及后处理成本都较国产炼厂气更低。
国产炼厂气因所含杂质较多,一般只用作民用、商业燃料。若要作为化工原料,需要将丙烷、丁烷等原料提炼出来,但仍有几个关键问题:若反丁烯含量较高,分离正丁烷较困难;组分变化大对工艺设计的负荷变化要求大,投资增大;相对于国产炼厂气,进口液化气纯度高杂质含量低,后处理成本低。
3、全球烯烃原料轻质化是大势所趋
国际油价高企,令石脑油价格持续攀高,其作为烯烃原料的竞争力逐步下降。随着中东LPG产量、美国页岩气产量的快速发展,乙烷、丙烷、丁烷等轻质烯烃原料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以来,美国乙烷/石油价格(单位热值)比例持续向下,主要因页岩气快速发展,伴生乙烷增加。中东1/5的丙烯是以丙烷为原料脱氢制的的。中东丙烷等轻质原料价格都基于固定的天然气价格(0.75-1.5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制定,是世界上生产丙烯成本最低的地区。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烯烃原料都是石脑油。2005年1月开始,中国石化下属炼厂石脑油出厂价采用新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定价方式,即石脑油当月出厂价是根据东南亚上月平均到岸价格(CIF)加上增值税确定,每月调整一次。新定价机制出台后,国内石脑油价格显著升高,与国际价格迅速靠拢。
4、我国丙烯供需格局趋紧
2000年以后,世界丙烯需求增长明显高于乙烯,丙烯/乙烯需求比例呈不断增高趋势。传统上.丙烯主要来自石脑油裂解制乙烯和石油催化裂化。2004-2010年,世界乙烯产能增长34%,丙烯产能增长25%。中东地区新建乙烯大多以乙烷为原料,其丙烯产出量不到2%,进一步加剧全球丙烯短缺。
近年来,丙烯下游产品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我国丙烯需求量的增长。2000年,国内丙烯需求首次超过乙烯达到499万吨,之后一直保持在乙烯之上。2010年,我国生产丙烯1324万吨,其中,中国石化拥有丙烯(含合资企业)产能870万吨/年,中国石油丙烯产能395万吨/年,而同期丙烯当量消费为2150万吨,需求缺口较大。
丙烯下游需求主要来自聚丙烯、丙烯晴和环氧丙烷。“十二五”期间,国内环氧丙烷市场将基本维持供需平衡;而腈纶对丙烯晴的需求拉动将更加明显;聚丙烯缺口将逐步加大:根据中国石化集团经济研究院的预计,到2015年中国聚丙烯产能为1580万吨,需求为1860万吨,缺口约280万吨。我们预计未来丙烯供应短缺的格局还将保持。
因此,国家在“十二五”期间鼓励丙烯产能的建设,特别是主产丙烯项目的投资。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到“十二五”期末,我国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2200万吨,自给率将达到75%。
5、丙烯生产技术比较
丙烯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丙烷脱氢、烯烃转换(如易位转化OCT)、流化床催化裂解FCC和甲醇制丙烯MTP。其中,丙烷脱氢和烯烃转换、甲醇制丙烯是以丙烯为主要产品的工艺。随着替代技术的发展,许多专用丙烯生产技术能够较FCC、热裂解和超低温回收技术进一步提高能效和改善排放性能。市场预测,到2015年,专用丙烯生产技术对全球丙烯供应的贡献率将达5%-12%。
副产丙烯技术有:流化床催化裂化FCC、热裂解及焦化。其中丙烯收率与原料、操作条件及催化剂相关,如FCC中,丙烯收率在2%-6%间(质量比重),C3馏分中丙烯比例在50%-75%间。
6、我国进口丙烷制丙烯市场正在启动
世界范围内,高品质的液化石油气用作化工原料非常普遍,2006年用作化工原料的液化石油气占总消费量的23.9%,且占比呈现上升态势。据美国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统计,发达国家使用高纯度液化气作为烯烃原料的比例已达24%,而我国尚不足3%(2007年)。
国内液化石油气作为烯烃类原料比例不高,主要受到技术瓶颈的限制。截至2008年,国内液化气制烯烃的相关研发工作尚处在开发阶段。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石油大学和大连化物所做了相关研究工作,但均未实现工业化应用。
2010年开始,由于丙烯下游衍生物应用的广泛发展、丙烯附加值的不断提高,及国内丙烯供需缺口逐步扩大,我国引进国外技术以进口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建设纷纷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