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绪亚中国证券报:给A股注入估值新想象_股票_证券_财经

袁绪亚中国证券报:给A股注入估值新想象

加入日期:2010-9-4 11:33:04

  经过一段短暂反弹之后,行情又进入到行为分歧及观点纷争的阶段。政策真空期之说、中报行情终止说,资金供给压力说等不绝于耳,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行情的估值修复过程行将结束,对应未来6-12个月的中长期市场,在外部经济环境、内部经济政策充满变数的情况下,当前的市盈率是极其合理的。从绝对估值的角度看,在市场及社会经济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影响绝对估值的因素更缺乏变化和调整的可能。

  这种市场现象的产生及存在,从投资心态上看是一种审时度势的冷静表现,从市场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上看,是市场选择突破和改变方向所必经的一个阶段。在这样的市场阶段,行情震荡或盘整的过程将会因基本面因素的稳定而持续,市场趋势的改变可能只能寄托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或信心的调整。通常看调整市场投资者的心态或心理预期的市场因素,除了板块效应刺激人们追随群体投资,特有赚钱效应如一级市场的盈利模式之外,估值想象可能是影响市场变革最为重要的力量。

  估值想象是什么?从上世纪末投资者对中国A股市场通行的说法就可找到答案。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走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道路上,中国金融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中国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虽然在规模、效益及管理等方面还显得十分弱小和稚嫩,但市场还是给予了较高的成长性溢价。当时对中国A股市场相对估值高出成熟市场30%已是投资者的共识,不论是一级市场的新股定价,还是二级市场的重组对价评估都是如此。

  到了本世纪初,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A股市场的估值心态悄然发生变化。2008年之后,新型加转轨的新兴市场估值溢价之说已悄悄远去,代之而来的是中国加工业十分庞大的危机冲击成为估值的基调。这段时间,市场投资不但未给中国A股相应的国民待遇,在估值方面,折价不可避免。

  现在,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消除,从2010年起,中国GPD总量居世界前列的态势可能会得以巩固和保持。大国经济体系下的市场估值能否给予适当的想象,目前来看还难以有明确的答案。但一些不争的事实已经悄然发生和存在。

  一个是对中国新型产业的估值溢价,与国际成熟市场大致相当;另一个是大消费板块的估值,是对中国未来刺激内需拉动经济的期盼而给予了消费类行业和公司的估值溢价;再一个是区域板块的持续性估值溢价,市场真正看到在中国,由过去的资金、技术引进加人口流动的优势,真正转化成了区域不平衡、区域人口规模、区域资源、区域潜在消费的优势,而在这方面,内地部分省份人口密集、资源丰富、潜在消费可期的潜质恰是沿海地区所不可企及的。未来中国的希望在人口大省、在资源和潜在消费大省的判断将会成为共识,并形成重新影响市场估值的因素。

  如果市场能从更多的方面真正给予对应行业或板块合理和预期的估值溢价,并将这些估值溢价保持较强的稳定性,结合经济发展层面的改变性因素重新释放对市场的信心,中国A股市场的估值想象将会重新形成一个趋势的标志:大国经济事实、强国经济的崛起、走向经济转型之路,A股回归上世纪的20-30%估值溢价。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