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应加快出台新能源配套政策,拓宽融资渠道
□ 本报记者 刘丽靓
在昨日举行的“透视中国”宏观经济高层论坛之“新能源 新经济”上,针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会嘉宾认为,在资源环境问题尖锐的今天,新能源发展的动力机制仍有许多门槛需要跨越,下一步要积极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出台积极配套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等。
从2006年开始,新能源的发展一直是国家政策扶持和政府工作侧重的主要产业。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和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健全节能环保的各项政策”。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再次提到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产业。随着新能源逐渐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相关支持政策更是频繁推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指出,在资源环境问题尖锐的今天,新能源发展的动力机制有两道门槛,一是资源与环境的净收益应该为正,二是新能源的效率需要接近和超过化石能源。跨过这两道门槛,需要建立健全的创新体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提高经济上的可行性。另外,还需要政策对创新性企业在政策上的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中心主任史丹认为,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来说还是比较小的,国家发展新能源意义不仅仅是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更重要是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兴产业,可以带动我上游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
她认为,十二五能源的发展,最主要还是优先发展一些天然气,水电,核电,其次做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它的一些市场机制还需要国家市场政策支持。今后,要积极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地方要出台积极配套的政策措施,筹集配套资金,给予一定税收优惠,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以及积极促进人才的引进和影响,拓宽投融资渠道等等。
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马学禄认为,在现有价值体系的条件下,清洁能源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主要是由于现有价值体系的扭曲和缺失,对传统化石能源没有计算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这样会加重我们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
他认为,发展新能源应该充分利用新能源优势,应该把智能电网、节能,清洁可再生能源等作为一个大系统整体考虑,而不是仅仅就某一种能源形式出台某一些政策,在能够发挥各种资源优势的条件下优先发展,不见得实行全国统一的方式,这样会取得更大的收益。
对于新能源行业的投资,大成基金新能源行业研究员陈鹏宇认为,需要对企业进行四层筛选,首先是相关行业的发展空间,如对生物能、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等进行比较、排序;其次是观察相关企业的商业模式,因为新兴行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新的商业模式的诞生;三是要比较企业相对于行业内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之所在;最后,企业管理层的意愿和战略性举动会对企业的业绩前景造成很大影响。
陈鹏宇认为,多晶硅价值严重低估,可长期看好。从短期来看,订单饱和,价格止跌,行业全年盈利超出预期;中期来看,估计明年需求至少增长30%,超预期盈利和国内外的政策环境,将成为下半年股价的驱动因素。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