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通胀预期 只有轻度加息_股票_证券_财经

破解通胀预期 只有轻度加息

加入日期:2010-9-27 12:45:11

  □ 叶翔 | 文

  在各种政策工具中,符合抑制通胀预期目的的,只有轻度加息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通货膨胀不同以往,是在生产能力总体过剩下的通胀,最重要的成因是各种经济结构变化而带来成本上涨所推动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劳动力结构变化滞后于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二是中国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土地成本上升;三是全球货币体系结构变化滞后于全球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能源与资源价格的上升。对中国而言,后一项是外生性的,前两项是内生性的。但无论是外生还是内生性的因素,都不是中国政策短期内所能左右的。

  在生产能力总体过剩的情况下,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结构性通胀初期总是温和的。温和的通胀演变为较剧烈通胀的路径有两个,一是随着经济的增长,需求的提高,生产能力总体上不再过剩,成本推动型的通胀演变为需求拉动型为主的通胀。如果出现需求拉动型的通胀,说明经济内在的增长潜力已经得到充分的实现,此时必须抑制需求,避免经济与通胀失控。二是从总量上看,总需求并没有超越总供给,但是由于通胀的预期导致通胀加剧。这种通胀对经济的伤害是最大的,因为经济的增长潜力并没得到实现,就已经出现严重通胀了。

  劳动力、土地、原材料是企业最重的生产要素,三者占企业生产成本的绝大多数,三者价格上涨,意味着整个行业、经济的生产成本在提高。如果上涨的幅度超过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只有将上涨的成本部分或全部转给其产品的购买者。由于成本的提高是行业性的,因此行业间的企业竞争,或总供给超过总需求,不足以使企业降价,否则整个行业就会出现亏损。

  在总供给过多,存在企业间竞争下,企业初期的提价往往较为节制,否则可能无法维持其市场份额。在加价的第一阶段,企业可能会先尝试性地提价,以不使自己亏损,或到略有盈利的程度,再观望市场或其竞争对手的反应。在确认不影响其市场份额情况下,企业就会进一步加价。对购买者而言,当供货商初次提价时,可能会向其他供货商询价。由于提价是行业性的,购买者将得到供货商都在加价的反馈,因而形成通胀预期。

  影响通胀的最重要部分将体现在最终消费上。如果消费者每过一段时间,购买同样的商品,发现价格都比上次购买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就很容易形成价格上涨的预期,就会把规律性的多次购买活动一次性完成,以减低价格上涨的影响。比如日常的消费品,原是每个月定期购买,就可能把未来三个月或半年的消费量一次性购买了。这将导致价格的快速上涨,更加强化已有的通胀预期。这让原先多余的供给,变得不足了,并给市场一个需求超过供给的错误信号,让供给方加大原本过多的供给,加剧经济的波动。

  判定通胀预期是否正在形成的指标应该有两个:一是居民存款增速突然有较大的下降;二是日常用品的销量与价格突然有较大的上升。对于前者,如果没有很好的解释,只能说明居民正在加大消费。居民日常用品的消费通常是稳定的,如有异常增加,正是由于通胀预期的结果。

  目前抑制通胀预期的难点在于,经济中真实需求并非过旺,因而不能对需求做实质性的抑制。从财政政策上看,全面加税,全面减少财政支出,是真实需求抑制性的,与政策目的不符。从货币政策上看,加存款准备金,收紧银行间的流动性,进而影响银行的放贷。这个影响是全面的,但是间接的,普通的消费者未能感受到。

  在各种政策工具中,符合抑制通胀预期目的的,只有轻度加息。首先,加息的影响是全局性的,会引起全面的关注;其次,如果是微调,比如加0.27%,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并不是实质性的;第三,会对预期心理产生较大冲击。

  作者为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

  

(责任编辑:sohustock)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