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茹
人们对于通货膨胀的实际感受总是与数据所揭示的相差甚远。
这个夏天,由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等原因,人们购买蔬菜、水果等食品的价格不止翻了一番,而分析师们通过细心地测算,仅将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从原来的3%左右调整至3.4%左右。这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仍属于温和的通胀水平。
此外,从目前市场各方的预期来看,对于下半年通胀形势并不悲观。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到了第四季度由于翘尾因素的减弱以及上述季节性等因素的消失,物价会逐步回落,全年CPI同比仍会落入3%的目标之内。
目前的一些经济指标都有利于通胀风险的缓解: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从6月的52.1跌至7月的51.2,降至17个月的低点,这显示我国经济扩张的态势在放缓,而这一趋势可能在下半年延续。经济增速的下滑将带来总需求的下降,货币信贷增幅也将回落,这都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
但通胀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仍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使得通胀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中国经济的上空,无法让人掉以轻心。
央行在《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强调了价格形势的复杂性,报告指出,全球宽松的货币条件、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等,都构成潜在的通胀压力,并使得居民的通胀预期居高不下,未来对于“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
此外,有研究机构指出,虽然年内通胀形势不会恶化,但在2011年将会变得严峻起来,明年年中的CPI同比涨幅可能达到4.5%的高点。
一方面是经济增速的下滑,另一方面则是对未来通胀风险的担忧,央行货币政策实际上面临着两难的局面。
央行在报告中表示,目前的经济形势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下半年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市场的解读认为,央行下半年会更倾向于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景,紧缩的口吻实际上已有所放松。如果下半年贷款需求明显减弱,广义货币供应量M2也回落至18%的目标之下,下半年央行货币政策将有望出现“微调”,包括适当放松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的控制,以及保持温和的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而存款准备金率、加息政策等不会再出台。
截至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连续第三周从银行间市场净回笼资金,但回笼量仅20亿元,较前两周大幅放松,这显示出央行目前仍力图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宽裕的意图。
不过,从政策前瞻性方面来考虑,央行在下半年加息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如果未来出现新的涨价因素,通胀压力进一步显现,实际利率水平为负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央行也可能动用利率工具。有研究人士建议,央行可以采取提高存款利率,而保持贷款利率不变的非对称性加息措施,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善负利率局面,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另外不会增加企业贷款成本,有利于支持经济的增长。(作者为本报记者,guoru_2005@yahoo.com.cn)
(责任编辑:王瑾)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