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中国证券报:通胀预期下机会几何?_股票_证券_财经

王晶中国证券报:通胀预期下机会几何?

加入日期:2010-8-14 4:52:35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

  金元证券研究所所长沈彤

  鹏华基金普天收益基金经理张卓

  刚刚公布的7月CPI达3.3%,创出年内新高并再次超过3%的警戒线,通胀预期再度升温。未来是否会出现持续通胀?通胀预期将如何影响股市?怎样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日前,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金元证券研究所所长沈彤和鹏华基金普天收益基金经理张卓做客《财经对话》,共同讨论市场热点话题。

  通胀预期不会居高不下

  中国证券报:去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实施的刺激政策使全球流动性较为宽松,而近期的气候异常及自然灾害又对全球的粮食供给产生严重影响,我国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再一次突破3%的警戒线,下半年CPI会否回落?未来是否会出现持续通胀?

  汪涛:从全球来看,我觉得持续通胀的风险是非常小的,就目前而言,全球几大经济体面临的仍然是通缩的风险高于通胀的风险,所以近日美联储决定维持超低利率不变,重申必要时再度采取宽松措施以促进经济复苏和物价稳定,这说明经济的情况并不是非常好。

  对中国来说,中国跟全球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可贸易品,即基本制造业的产品。我们看到,服装、耐用品等价格其实还是面临着下降的压力,也就是说全球需求实际并不旺盛。货币的发行必须通过实际需求才会对通胀产生压力,如果需求不旺,发行货币也没有用。而7月CPI超3%主要是由食品价格推动,是受气候影响的,所以说,未来出现持续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沈彤:很多人认为3%就是通货膨胀的警戒线,实际上如果我们把通货膨胀进行仔细的分解或研究就会发现,0%-3%是低通货膨胀,这个阶段没有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非常轻微;3%-7%是温和通货膨胀,这其中可以再进行细分,3%-5%是温和通货膨胀的绿色区域,5%-7%是黄色区域;7%以上是恶性通货膨胀。

  我认为与其说3%是警戒线,不如说是分界线更准确,因为3%是低通货膨胀时代进入到温和通货膨胀时代的界线,3%-5%都是在温和通货膨胀非常低的区域,并不是到了非常警戒的位置。至于下半年CPI会否回落,我觉得现在判断3.3%是年内高点为时尚早。目前从粮食、猪肉、资源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考虑,CPI可能还会往上走,3%—5%之间是下半年的高位,接下来CPI创新高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但我判断应该会保持在温和通胀的绿色区域之内。

  中国证券报: 您认为下半年运用哪种调控措施管理通胀预期的可能性比较大?

  汪涛:目前来看,政府仍然比较倾向于依赖行政手段,比如说发改委发文、发言控制某种产品涨价。另一方面,从货币政策来说,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把好信贷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贷执行基本上是按部就班的,每个月信贷增长多少基本上是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执行的,这样通胀持续上升的压力就不会很大。此外,我觉得政府可能会通过稍微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来进行调控。

  消费股可望走出独立行情

  中国证券报:通胀预期一方面会加大回收流动性的担忧,但另一方面也会刺激资金寻求避险升值,比如流入股市,您认为通胀预期将会如何影响当前股市?

  沈彤:如果是在温和通货膨胀环境下,比如CPI能够控制在3%左右,那么对经济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是有利的。7月CPI达到3.3%,这个数据要比一个多月之前大家的普遍预期要略高一些,对股市的影响关键要看CPI未来是否会出现回落。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CPI可能在三季度见到高点,在达到3.3%后逐步回落。如果CPI未来没有回落,而是由3%向5%攀升,那么通货膨胀还会有一段上升的过程,这样就会引发国家政策继续紧缩的担忧。下半年,我国经济应该是一个逐步回落的过程,无论是PPI、PMI还是企业盈利都将逐步下降,这个时候如果再加上通货膨胀的超预期,国家采取紧缩政策显然对股票市场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现在管理通胀预期是很必要的。

  张卓:通常来讲,通胀预期加强可能会使市场对宏观紧缩预期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未来没有太强信心,对宏观有相对悲观的预期,那么资金的短期化行为就会比较明显,所以这个时候市场整体可能没有机会,但是某些板块会相对活跃,市场的短期波动会加大。

  通胀预期并不一定导致资金会流向股票市场。任何一个资金选择标的,首先是看收益率,其次是衡量投资风险,第三是取决于投资者的认知程度。如果其他市场的收益率比股市更有吸引力、风险更小、而且投资者的认知程度也更深的话,那么他会选择投资其他市场的品种,而并不一定要投资股市。如果出现很强烈的恶性通胀预期的话,大家肯定会逃离股市,选择最安全的标的。

  中国证券报:最近,前期引领反弹的地产、煤炭等周期类品种显露疲态,而农业、餐饮、商业百货等消费类品种表现抢眼,消费类板块能否“接力”周期类板块推动市场走出反弹第二波?可否憧憬“大消费时代”的来临?

  张卓:首先,我认为长线机会肯定存在于大消费板块,这是由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原来那种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肯定是无法持续的,内需拉动型的增长是将来主要的增长模式。长期而言,从具体消费结构来看,受益于城市化进程的中低端消费品、受益于中低端消费品的消费升级领域应该会出现很多大牛股。

  其次,从目前情况来看,消费类板块可能难以推动市场走出第二波反弹,这是因为从市场结构来看,银行、地产、工程机械、煤炭等周期性行业在市场中占比较高,如果这些行业不能走出一波行情的话,那么市场也不可能创新高,但这并不影响消费类股票走出个股行情。

  我想“大消费时代”的时间跨度应该会比较长,我国现在的城市化率不到50%,而发达国家基本上是80%左右,如果从50%到80%按照每年提高1%的进度计算的话也需要30年。当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会更快,所以未来十年、二十年消费行业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沈彤:“大消费时代”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说法,这其中既包括衣、食、住、行等狭义消费,还包括金融消费、信息消费、健康消费等广义消费。在关注通胀预期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人民币升值。所以我觉得除了可以在狭义消费中寻找机会,还可以挖掘高端的广义消费之中的机会,我比较看好航空和银行。

  行业分化突显个股机会

  中国证券报:从上半年统计数据来看,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增速回落,而食品饮料、医疗保健等必需消费品保持较快增长,如何看待消费行业产生的分化?未来分化会进一步扩大吗?

  张卓: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因为有各自的行业背景,所以可能在某一年呈现高速增长,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汽车、空调的增速水平比较高,都是30%、40%的增长,而食品饮料、医疗保健可能只有10%、20%的增长。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周期是不规律的,不像食品饮料等必需消费品的增长那么稳定,所以未来的分化肯定是存在的。

  我认为未来战略性板块还是消费类,寻找消费基数大、消费成长稳定、受众特别多、有一定品牌、有定价能力的公司,比如医药、品牌白酒等。短期我比较看好一线白酒,25倍左右的市盈率,未来两三年15%-20%的增长,估值水平还算是比较合理。

  除此之外,我还比较看好地产板块,地产行业的估值已经基本反映了比较悲观的预期,政策短期应该也不会更加严格了,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房价水平不是特别高,受政策调控影响是比较小的。

  中国证券报:2008年市场也曾出现过较强的通胀预期,当时投资水产品、种植业的相关股票收益颇丰,目前,通胀预期再度升温,当年走红的品种能否再度演绎辉煌?

  沈彤:水产品、食品、农产品板块在通货膨胀预期抬头时确实会走得比较好,但能不能像2008年那样辉煌,我想这还要看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了。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刺激经济的政策非常强劲,而这一次正处于政策的观望期。鉴于下半年的经济形势,政策既不会放松也不会更紧,所以虽然现在通胀预期再度升温,但应该较难重现2008年那种水产品和农业板块的大行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