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玮大众证券报:反弹动力源于市场预期改变_股票_证券_财经

刘希玮大众证券报:反弹动力源于市场预期改变

加入日期:2010-7-23 11:56:27

  众所周知,股价是公司未来价值的折现,所以对于未来的预期是影响股价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今年的股市走势中预期的威力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4月15日至7月2日,上证指数跌幅达27.1%,下跌的缘由是地产调控政策,市场对于未来的预期改变了,地产调控将引起许多行业的需求减少、盈利萎缩,大盘在7月2日收出长下引线的阳线之后,在投资者的犹豫中展开了一波像样的反弹,“超跌”已不能解释本周的反弹力度和幅度,这背后的动力仍然来源于市场对于未来预期的改变,期望政策不再收紧,甚至憧憬“二次刺激”。

  7月以来,一系列的信息叠加起来推动了市场预期的改变。

  7月5日,发改委发布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超过6800亿元;7月5日至6日,中央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7月8日,发改委表示,正在编制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将制定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西部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7月8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强调下半年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7月12日,银监会、住建部、国资委集中表态,现有楼市调控政策没有变化;7月15日,经济下滑预期如期兑现,二季度GDP增速环比大降1.6个百分点至10.3%,其他多项指标也出现向下拐点。

  考虑到近期中央高层密集调研以及11天内中央和地方层面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罕见地达到6次,或可以看出调控政策有舒缓的迹象。

  目前,市场上已经流传“调结构、稳增长”的说法,也许这正是下半年调控主基调的一种直观诠释。稳定经济增长,保持政策稳定,至少意味着不会进一步紧缩,因为在外需不确定、内需不可能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经济稳定增长显得不是那么容易;而经济结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且调结构也必须在增长中完成,原地静态的做结构调整不符合发展逻辑。

  在专家们鲜有明确改变预期的情况,“聪明”的市场选择了反弹向上,这是亿万市场参与者合力作用的结果,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面对市场的选择,研究机构开始出现看多的声音。国泰君安发布策略快评,认为本轮反弹虽然不具有几个月的持续行情,但能持续一个月,反弹高度能够超过前期上证指数2600-2700点的压力带,上涨的极限在2800-2900点一带。

  那么,在预期改变之后,投资机会在哪里?

  既然调结构不是短期能完成的,受益调结构的行业其成长性自然在短期内也体现不出来;可能仍要从“稳增长”的角度去寻找短期的投资机会。国泰君安认为,前期跌幅较大的周期类股应该最具有反弹机会,比如煤炭、地产、钢铁、有色、汽车、机械等。 东吴证券也认为,随着经济的下行得到强化,受前期紧缩预期影响的强周期行业或在“越来越冷”的经济数据中得到“重估性”的修复机会。

  这些周期性行业前期跌幅远超大盘,估值已跌入历史底部区域,本身既有业绩支撑,也具有估值修复的动力。但鉴于经济下滑趋势已现,周期性行业的业绩下滑幅度难以预料,参与时也要保持谨慎。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