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险资抄底消息为何传得这么快_股票_证券_财经

证券时报:险资抄底消息为何传得这么快

加入日期:2010-7-21 8:51:50

  昨日,有媒体报道,保险资金又开始抄底了,其主要手段是通过申购基金或者是自购股票入市。其实,每当市场处于迷茫阶段时,总有太多的投资人高度关注保险资金或“国家队”社保基金的一举一动,如果保险资金大额赎回基金,市场立马就变得风声鹤唳,一旦传出保险资金申购基金的消息,市场情绪面又会迅速变得乐观起来。比如最近两日,受保险资金战略性加仓等利好因素刺激,A股市场又展开大幅反弹。

  其实,关注保险资金的动向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些机构过于放大保险资金申购和赎回基金的消息,并借这类消息影响市场为己牟利,则是监管层和市场各方不得不关注的一件事情。

  数百亿的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力量。保险资金大额申购基金,迫于短期排名的压力,只要不是特别看空后市,拿到申购款的基金都会去购买股票,从而为市场的上涨推波助澜。一旦保险资金赎回基金,又会迫使基金卖出股票,从而带来市场的下跌。从A股市场的历史走势来看,保险资金的申购赎回动作确实“兹事体大”,对市场影响明显,很多投资者根据保险资金的动向进行操作,也是屡试不爽,也正因为如此,保险资金获得了市场先知先觉者的美名。

  在目前A股市场走势低迷,投资者人心涣散时,保险资金进场抄底申购基金,给基金送来子弹,增加股市的流动性,顺便也让散户投资者缩小股票或基金账户上的亏损幅度,当然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不过,诸君也千万别忘了,去年8月份时,市场上也传出保险资金巨额赎回基金的消息,A股市场由此开始了从3400点附近至2500点之间的一轮下跌,无数散户投资者惨遭被套。这个时候,保险资金赎回的消息,无疑成了A股市场下跌的“导火索”。

  在散户投资者对保险资金的爱恨情仇之间,最大的赢家,恐怕还是波段操作精准的保险资金。其实,对于保险资金“割韭菜”式的频繁波段操作,基金也很无奈。即使是看好后市,如果保险资金赎回,为应付流动性管理的需要,基金也会被迫卖掉股票,从而带来股市的下跌。对于保险资金来说,保值增值是天然的利益驱动,申购赎回也是其不可剥夺的权利,在市场化的经济体里面,买和卖都是极为正常的,无论时点正确与否,获利与否,都是自己承担责任。

  但且慢!读者诸君仔细想一想,为什么每次保险资金大规模的申购和赎回,总是在市场上传得沸沸扬扬?市场上有那么多的博弈方,为什么唯独保险资金的一举一动会如此受到关注?除了保险资金规模较大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非市场化因素?

  有基金经理曾告诉笔者,以前保险资金在购买基金时,购买的基金数量远没有目前多,而一旦其申购或者赎回基金时,消息扩散的范围和速度,却是非常大,远超过购买基金量所应具备的影响力。

  我们当然不会把保险资金的这些申购赎回动作给股市带来的影响绝对化,那种保险资金一买就涨、一卖就跌的单向度思维,也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毕竟影响股市的涨跌有太多的因素,保险资金只是市场的一个参与方而已。但我们也不可忽视,保险资金申购赎回基金消息的扩散,确实对股市走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到底是谁扩散了这些消息?我们很容易想象到,当保险资金申购基金的消息广为扩散时,一些大资金和大机构可能已经布局完毕,收集了足够多的便宜筹码,而当保险资金赎回基金的举动为天下人所知之前,恐怕一些大资金和大机构也正在大举出货,获利回吐,等到市场跌到足够便宜时,这些大资金又可以开始捡便宜货了。

  上述推论,谁也不愿意往阴谋论的方向去想。我们只是希望,在保险资金频繁波段操作的声音背后,广大散户投资者不要盲目“照章操作”,替他人抬轿或接盘,否则容易最终沦为鱼肉。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