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凯证券时报:资金“债转股”股债跷跷板效应再现_股票_证券_财经

朱凯证券时报:资金“债转股”股债跷跷板效应再现

加入日期:2010-7-21 8:39:19

  与A股近日大涨形成鲜明对照,昨日债市上几大债券指数全线放量下挫,人气低迷。今年以来频现的“股债跷跷板”效应昨日再次出现。

  昨日,上证国债指数下跌0.02%,上证企债指数下跌0.06%,深证公司债、企业债及分离债指数亦悉数下挫。上证国债全日成交额为4.44亿元,上证企业债全日成交额为4.78亿元,分别较前一日放量26.5%和85.27%。

  债券指数与A股市场指数形成了鲜明的跷跷板效应。昨日,上证综指收报2528.73点,涨幅2.15%,已经是连续第二日涨幅超过2%。A股两市总共1800余只股票中,下跌个股仅22只,市场人气高涨。市场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基金、证券公司等可同时投资于银行间市场及交易所市场的机构,其资金往往会在两个市场之间自由流动,也会对相关指数产生一定影响。这或许是形成“股债跷跷板”效应的重要原因。

  对今年以来上证综指涨幅及跌幅皆超过2%的情况进行统计后,记者发现,2010年以来,上证综指涨幅超过2%的交易日共有9次,同日国债指数的下跌次数为6次,平盘1次,同向上涨仅出现2次;同日企债指数下跌6次,同向上涨3次。而今年以来上证综指单日跌幅超过2%的共有10次,对应的交易日中,国债指数上涨5次,平盘3次,同向下跌仅2次;同日企债指数上涨次数9次,同向下跌仅1次。可以说,两者的“此消彼长”特征较为突出。

  实际上,今年一季度开始股市与债市的“跷跷板效应”就已显现。债券市场的红红火火与股票市场冷冷清清形成了强烈反差。在交易所债券市场上,国债、企债指数节节走高。在银行间市场上,不同品种、不同期限债券的收益率也均出现下跌。对此,西南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薛娇认为,加息预期下降,商业银行、保险机构配置型需求加大,以及债券供给不足,三者共同推动了一季度债券的上涨。二季度中期前则延续了一季度行情。不过,受第三次上缴存款准备金影响,5月中旬后市场资金开始捉襟见肘,货币市场利率开始抬升,紧张气氛开始笼罩债券市场。

  有机构人士分析,下半年股市出现回升的概率正在增大。基金和证券公司的部分资金可能回流股市,这将对交易所债市构成短期打击。“债市的大牛市已一去不复返了,未来会以震荡小幅上行为主,收益率水平大致恢复到2月中下旬的水平”,该人士表示。Wind数据也显示,今年年初至6月28日,中债总指数已累计上涨2.14%,企业债上升幅度最大,达4.42%,央票最差为0.57%。期限方面,总值已上升2.57%,而10年以上的上升幅度达5.26%,1年以下的也上升了0.7%。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