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多项目涉嫌内幕交易 保荐直投模式遭质疑_股票_证券_财经

平安证券多项目涉嫌内幕交易 保荐直投模式遭质疑

加入日期:2010-7-15 8:54:0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刚刚拿到上半年券商IPO承销冠军的平安证券,却站在了被质疑的风口浪尖。7月8日,平安证券承销的国联水产(300094)(300094.SZ)上市,其一子公司被曝虚假外资身份,涉嫌以假外资身份获得税收优惠。

  今年4月21日,亦是平安证券承销的苏州天马精细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002453.SZ,下简称“苏州天马”) IPO申请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随后却被媒体质疑为被“策划上市”,三家PE机构火线入股进入苏州天马,但同权不同价,涉嫌利益输送。

  去年7月,财务专家、华泰联合证券(上海)研究所后台财务顾问夏草公开质疑平安证券,称其是涉嫌造假上市企业的幕后推手。“直投加保荐”的捆绑承销模式被市场质疑为赤裸裸的内幕交易。然而,平安证券的保荐业务反而一路飘红,更以9.8亿元承销收入傲视群雄,夺得上半年IPO承销冠军。

  7月14日,平安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曾年生在回应时代周报记者质疑时表示,“只要(券商)中介机构没有入股,就不涉及PE腐败。”而对于苏州天马、国联水产暴露的诸多问题,曾年生表示,“这些是正常现象,只是技术问题,相关部门会审核。”

  多项目涉嫌内幕交易

  平安证券保荐的国联水产和苏州天马,上市后随即暴露出诸多漏洞。

  在苏州天马招股书中,股权转让演变历史复杂。在第三次股权转让中,国发创投、深创投和海富投资受让苏州天马的股权价格有高有低,低者为1元的原始股,深创投入股的价格在4元多,有媒体质疑其中有灰色交易—为什么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同种股权的转让,受让价格如此迥异,定价依据也不同,是标准的利益输送。

  国联水产上市后,亦被曝涉嫌灰色交易,炮制合资身份损公肥私。国联水产的“假外资”身份则在招股书中很直接,三个中国人在香港设立的一家投资公司—冠联国际,不从事任何经营业务,仅仅持有国联水产25.36%的股权,以此获得税收优惠。

  对于苏州天马的问题,曾年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每个公司上市过程中都有一些不同背景的人给予帮助,朋友之间给一点股份很正常,能有什么问题,只要项目公司自己愿意,他有这个权力,公司关联人入股很正常,只要中介机构没有PE腐败就可以。”

  “而且如果有问题,审核机构也不会通过,说什么内幕交易,没有法律依据的。”曾年生在电话里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回应外界质疑的国联水产假外资身份,招股书涉嫌虚假信息披露问题时,曾年生称,“外资不外资的怎么界定,是不是假外资有商务部来认定,有一大堆相关部门来审核,通过审核了,就没问题。”

  不过,上述两个问题公司在平安证券的保荐业务中,并不是先例。 6月7日,证监会审核通过了上海锐奇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锐奇工具”)的IPO申请。媒体报道称,锐奇工具不仅被质疑存关联交易,还有产品质量不合格及员工福利待遇差等问题。

  值得玩味的是,锐奇工具在招股书申报稿中特别提及了产品发生质量事故的风险,但对旗下产品被工商部门列为“不合格产品”的事实及相关影响,却在招股书中只字未提。

 


  争议“保荐+直投”模式

  在券商系直投公司当中,平安证券旗下的平安财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平安财智”)所入股的公司仅一家,投入的资本金也最少,只有不到1400万元。但这笔生意却是众多券商直投业务当中回报最高的。

  2009年9月,平安财智以不到1400万元的成本入股即将准备上市的锐奇工具,而锐奇工具的上市保荐机构恰恰就是平安财智的母公司平安证券,9个月后,锐奇工具顺利通过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的审批。按照深交所6月30日公布的创业板56倍市盈率计算,锐奇工具的发行价有可能接近40元/股。而平安财智手中所持有的315万股股权,账面价值或将超过1.2亿元。平安财智用了9个月的时间,获得了高达9倍的投资收益,这在创业板券商直投业务中,显然是一笔效率最高的投资了。

  实际上,平安证券是去年以来23家IPO上市公司的幕后推手。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平安证券凭借12家中小板公司、11家创业板公司首发,成为IPO承销家数最多的券商。其IPO承销总额达194.58亿元,居第一位;获得承销保荐收入10.58亿元,居第一位。

  不过,平安证券在承销业务中的成绩却是在一片质疑声中取得的。早在去年7月,财务专家夏草质疑平安证券是造假上市企业的幕后推手。2008年4月夏草质疑鱼跃医疗(002223)(002223.SZ)造假上市,2009年6月万马电缆(002276)(002276.SZ)被质疑造假上市,金螳螂(002081)(002081.SZ)也被质疑涉嫌造假上市。上述公司IPO保荐机构都是平安证券。

  此外,平安证券的“保荐+直投”模式,被媒体评为一笔效率最高的投资。著名评论人皮海洲指出,“保荐+直投”模式下的“直投”,其实就是一种赤裸裸的灰色交易。

  平安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曾年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在国际上是通行的,我们也在学习国外的承销模式,直投和保荐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部门,有防火墙和内部审核,而且直投部门投资项目的比例在7%以下,不会影响到保荐商IPO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对此持怀疑态度,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券商投行在给上市公司IPO前,把自己旗下的直投机构拉进来,捆绑上市,你给我廉价的股份,我保荐你上市,直投加保荐模式实际就是赤裸裸的利益输送、内幕交易,尽管这是监管机构所允许的。”

  董登新认为,就保荐而言,“保荐+直投”模式下的“保荐”,让保荐机构失去了独立性与公正性。保荐机构的利益与发行人的利益完全一致。这样的“保荐” 只能是为发行人掩盖问题,进行虚假陈述,抬高发行价格,以便最大化地追逐自身的利益。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