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峰李宇欣徐海峰大众证券报:破发股“成把抓”A股已跌透?_股票_证券_财经

赵峰李宇欣徐海峰大众证券报:破发股“成把抓”A股已跌透?

加入日期:2010-7-1 8:25:06

  沪指半年跌26.82%

  周三沪深两市低开低走,延续弱势,终盘沪市失守2400点,报2398点。至此,沪指上半年累计跌幅达26.82%,其中第二季度的跌幅就达到了22.86%。

  昨日,刚刚登陆创业板四天的新大新材长城集团破发后继续下跌2.44%与1.35%,收盘价距离发行价渐行渐远。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以昨日复权之后的收盘价计算,自去年IPO重启以来破发的新股总数已增至93只,占去年以来新股发行总数的33%。

  《大众证券报》统计,5月21日大盘创出了一年来的新低2481点,以当日的收盘价计算,IPO重启后的所有新股中共有59只新股收盘价跌破发行价。及至本月首日,股指虽未创新低,但73只破发新股数已经超过了2481点时的破发规模,而昨日则上升至了93只新股的破发。

  从板块上看,中小板新股破发个数达到55只,占所有破发新股总和的六成;创业板的新股破发个数也达到了27只,破发家数占创业板所有上市公司总数的30%,创业板与中小板当之无愧地成为“破发军团”主力阵容。而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三家券商次新股的破发程度依然位居前列。

  破发潮来袭是否预示市场已经跌透了? 有哪些因素可以关注?投资者应如何面对目前市场?未来还有哪些机会可以挖掘?针对这些问题,《大众证券报》特别连线多位业内专家予以解答。

  破发股扩容 A股已跌透?

  《大众证券报》:目前市场次新破发股增至93只,6股跌破每股净资产,且2元股9个月后重现,百元股大幅缩水。这是否说明市场已经跌透了?

  爱建证券研究发展总部主管研究员/诗扬:这些现象并不能说明什么。A股是看趋势的,只要下跌趋势形成,通常对个别底部信号视而不见。新股破发有其自身高定价发行,以及上市后大肆炒作的根源,破发是正常的,只是大盘跌下来,破发的股票多些而已。钢铁破净是几个月前就有的,钢铁股本身估值低,股价便宜,更加上市场对钢铁行业未来的预期很悲观。

  渤海证券宏观策略研究员/周喜:只能说目前市场是非常谨慎的,说跌透了要看和什么做对比,这种下跌短期看还未到位,仍需要一个释放的过程。其实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此,关键是市场即使认为中小盘的估值比较高,如果中小盘个股持续下跌释放估值风险,是否会对大盘股产生新的冲击,这将使得市场重心不可避免地下移。

  东兴证券策略分析师/张苏豫:还不能说市场跌透了,现在个股估值差异太大,市盈率有100倍的,也有几倍的,尤其是中小盘个股估值水平依然较高,还需要压缩这种估值差异。从价格上看,还有一部分个股价格高企,真正的底部区域,20元以上的个股没有几个,所以这些现象目前还不能说明底部已到,未来还将维持压缩估值差异、继续寻底的过程。当然,从目前个股的跌幅来看,这个过程可能比想象中来得快。

  关注流动性和业绩

  《大众证券报》:昨日大盘继续下跌,后市大盘将何去何从?有哪些因素可以关注?

  诗扬:市场已经破位,大盘将开始新一轮探底。短期来看,由于市场失望情绪集中宣泄,释放了一部分做空力量,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大盘急速下挫的压力,未来大盘将会以比较平缓的方式寻找底部支撑。目前市场仍然没有摆脱流动性和业绩下调的双重压力,未来市场将继续关注这两大指标的变化。从流动性和企业盈利组合下的股市趋势看,去年8月份至今年3月份是流动性收缩但经济趋势仍然上升的阶段,股市筑顶;

  二季度市场开始加速下跌,预计三季度股市仍处于调整的延续过程中。

  张苏豫:大盘向下的趋势很明显,未来大盘还将维持震荡向下走势。后市需要关注的,短期是7月份农行上市,农行上市后银行股的表现值得关注;第二个需要关注的是宏观经济走向,目前市场普遍比较悲观。

  在个股分化中寻找机会

  《大众证券报》:经过周二大跌,周三个股有所分化,投资者应如何应对目前市场?未来还有哪些机会可以挖掘?

  张苏豫:近期中小盘跌幅超过整体市场一倍,这些个股只是超跌反弹,市场整体仍处于弱势,这一点没有变化。未来如果市场好转,还是看好新兴产业。

  周喜:决定个股分化的原因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高成长性,大部分个股的上涨也仅限于超跌反弹,不具备普遍性。现在市场相对较弱,市场机会很难把握,有的只是短线机会,这对于大部分心态和操作手法都不太成熟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很难去把握,逆势而为的结果不是太好,所以在后市一定要控制好仓位,如果没把握就休息,不要做了。

  诗扬:大盘蓝筹股尽管当前估值低,但鉴于其前景的不确定性,得不到市场的广泛认同,难以吸引增量资金入场。而新兴产业板块虽然成长性比较高,同时也是政策鼓励和扶持的对象,但是由于估值过分高企,需要进行估值修正,因而不可能成为带动市场上涨的力量。

  建议重点关注消费类股票和高成长新兴产业类股票。随着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国内消费将稳定增长,消费类股票看好。未来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在国家大力扶持下,新兴产业将保持较高成长性,其中必将产生高成长公司。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