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政策将出 三网融合盛宴诱人(附股)_股票_证券_财经

优惠政策将出 三网融合盛宴诱人(附股)

加入日期:2010-6-24 8:04:07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导读:
  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名单有望本周揭晓
  惠政策将陆续出台 三网融合盛宴很诱人
  三网融合方案即将公布 有线板块受益最大
  四类股受益三网融合
  宏源证券: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通过 关注设备商 荐9只通信股
  第一创业:三网融合渐行渐近 荐6只电信股
  三网融合方案通过 四渠道寻投资机会(附股)
  三网融合概念股 一网打尽(名单)

  三网融合首批试点名单有望本周揭晓
  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在经历一波三折之后终于定稿。近日,三网融合试点地区申报工作也已经结束,有关部门正就此前上报的试点申请进行审批。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透露的流程安排,相关结果计划于25日公布。以机顶盒生产厂家为代表的设备厂商已率先行动,为三网融合带来的产业契机作准备。
  同洲电子董事长袁明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三网融合,同洲电子一直在进行准备,一旦名单公布,公司会积极与试点地区沟通,首先在系统搭建上做准备。
  袁明告诉记者,三网融合将带来电视、手机与电脑三屏联动的市场空间,其中技术平台的互联互通已经可以实现,但在跨部门的合作上难度较大。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共有20多个省市提出了试点申请,其中包括上海、重庆、杭州、深圳、长沙等,而江苏、海南则是以省为单位提出申报。按照有关规定,广电和电信已依法合作开展双向进入业务的地区(城市),国家广电主管部门已批准的IPTV试点和电信主管部门已批准的有线电视网互联网接入试点地区,将被优先列为三网融合试点地区。
  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首批试点已大致圈定10个地区,另外还有四个直辖市仍在讨论中,这意味着,首批试点名单将不超过14个。其中,上海、杭州、深圳及江苏省获批的可能性较大。
  此外,试点方案还明确提出,在每个试点地区,IPTV传输业务原则上由一家电信企业经营,手机电视分发业务由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或电信广电合资企业经营;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和国内IP电话业务原则上由一家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或电信广电合资企业经营。
  招商证券分析师赵宇杰表示,虽然试点地区名单尚未揭晓,但三网融合的预期已推动网络设备商、机顶盒厂商率先行动,短期来看利于网络和设备运营商,中长期来看则利好内容供应商。中国科学院高级研究员侯自强也表示,七部委之前发布了《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已经开始在推进宽带网络建设上下工夫。
  吴纯勇表示,2010年-2015年三网融合试点阶段,无论是从试点时间、地区还是规模上,产业带动效应都有局限;真正的全国性产业联动,要等到相应的业务、产业运营模式成熟并全国推广后,才会实现。(.上.证 .温.婷)


  优惠政策将陆续出台 三网融合盛宴很诱人
  ■新闻分析
  随着试点方案的尘埃落定,三网融合带来的投资机会和广阔市场前景也日益清晰。本报记者日前独家了解到,最终印发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文件明确表示,将抓紧研究出台扶持三网融合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的财政、金融、税收、产业等政策。
  接近决策层的内部人士透露,工信部、广电总局、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证监会等部门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可拉动投资和消费6880亿元
  据三网融合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邬贺铨估算,未来三年三网融合可拉动投资和消费6880亿元。其中,广电有线网络双向改造、机顶盒产业升级和音、视频节目内容信息系统的建设投资,就将达到2490亿元。
  如此长期大规模的投资,单独某一方或某家企业是很能承担的。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表示,同时由于处在业务初期,投入也难以马上获得回报,因此政府的支持与投入显得很重要,不过他表示关键还是看具体的措施与政策。
  事实上,对于广电企业来说,政府的支持或许更为关键。数据表明,广电业全年的收入总额约为2000亿元,而电信业去年全年的收入达到8424亿。
  同时,多年来,处于政策保护下的各地广电企业市场化运营观念明显落后于电信运营商,而广电业自身的条块分割特点决定了全国性运营商难以组建。
  为此,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提出,将由国家投入资本金,并吸取中央、地方广电机构出资,采取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增资扩股等方式整合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此基础上共同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据相关人士透露,国家投入的资金或高达百亿元,国家投入的资本金和股权融资将用于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改造以及业务支撑管理系统、技术系统和监管系统等领域建设。
  另外,国家相关部委将联手出台财政、金融、税收、产业等支持政策,地方人民政府也将结合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进一步加大对三网融合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三网融合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网络建设和推广应用所需资金。
  三网融合的实施运作最终是通过企业来实现,因此地方政府的态度也十分关键。银河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许耀文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日,歌华有线就获得北京市财政局下达的2010年第一批专项政府补贴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北京市推广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工程。而根据北京市政府的规划,2010-2011年还要分别推广100万和130万高清交互用户。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最先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最终方案里面网络建设被作为重点单独提出。方案明确表示,要加快网络建设改造和资源共享。
  根据方案确定的目标,到2012年,试点地区(城市)有线电视接入网实现广播下行带宽超过每秒2吉比特,窄播下行宽带超过每秒1吉比特,宽带接入能力超过每秒100兆比特,并且以光纤同轴混合网为基础,推进光进铜退和光纤到户。
  各个子行业发展方面,以网络建设为主的光纤光缆设备类、电子信息板块将首先受益。广州证券分析师钟楚宏分析表示,三网融合前期的重心在网络建设与改造,需要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等,这将对中兴通讯等公司形成直接业务拉动。
  未来有线网络领域投资的重点将集中在广电双向网络改造领域。中兴通讯一位专家表示。
  据介绍,双向网络改造涉及数字电视转换软硬件领域,其中包括CAS、CA、机顶盒等,这方面广电领域的公司占据一定优势,而涉及EPON+EOC、EPON+Lan、CMTS等技术领域,则电信领域的厂商具备较大的优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实现三网融合,无论是电信还是广播电视运营商都将要增加带宽,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网络升级。目前我国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为6285万户,如果按照300元/户的接入价格计算,全部升级更替的投资规模将达188亿元。许耀文表示,投资最大的将是接入网的改造,不过具体情况还要看广电对设备的投资计划。
  据了解,三网融合所覆盖的通讯设备制造行业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机顶盒提供商、光纤光缆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而三网融合将提高对这些设备的需求,利好上游通讯网络设备供应商。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信息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没有核心技术,且同质化竞争激烈,但从长远来看,全球这一领域大多处于发展初期,空间很大。因此,如果能建立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未来我国庞大的用户市场将为产业发展提供长久支撑。
  应用多样化
  内容为王道
  三网融合可以说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重大机会。张晓明表示,中国文化产业这一轮的发展正是建立在知识经济的基础上,而数字化信息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网络、电视、电话用户群,这为有关内容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基础。
  记者了解到,此次方案中,信息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也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国家将在试点地区(城市)大力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三网融合业务,并支持三网融合业务在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生产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发展基于三网融合的社会信息化服务和政府公共信息服务。
  未来在传播渠道上应该会形成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表示,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将导致最终仍是内容服务为王,谁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内容,就将受到用户市场的青睐。
  随着三网融合推进,以中视传媒、电广传媒为代表的内容提供商将明显受益。宏源证券分析师表示。事实上,现在从设备提供商到内容生产商等各方面都在积极备战。依托湖南广电的节目资源优势,电广传媒已布局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和IPTV的内容平台,形成拥有300多万用户的有线网络资源的综合性传媒企业。而像TCL等一些终端厂商也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化家庭设备,并且与杭州华数等拥有内容牌照的企业已经形成合作。
  在文化产业一般有个规律,要想实现收益,必须有10%的投资是投在内容领域。张晓明表示。根据此次方案,内容是由集成播控平台统一监管,因此合作将是实现双赢的最好途径。
  事实上,目前一些设备制造商除了与内容商进行合作外,也开始由单纯的设备提供转向综合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洲电子副总裁马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已转型为主要提供端到端的系统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已经和深圳、武汉、吉林等地签订了合作协议,搭建前端的高清业务互动服务平台,并加大对基于增值业务的开发平台的支撑。马昕表示,从长远来看前景非常广阔,特别是随着平台的完善,不仅会出现更多的内容应用,同时也将涌现更多商业模式和机会。未来可能还会和移动、电信进行合作,推广业务,通过手机的定制付费,打破目前广电单一的收费模式。马昕表示,这肯定会带动公司的业务收入增长。(.上.证 .胡.薇)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