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军江南证券:逆欧美而跌凸显A股内忧_股票_证券_财经

陈世军江南证券:逆欧美而跌凸显A股内忧

加入日期:2010-5-12 9:16:55

  5月10日早些时候,由于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宣布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设立一项高达7500亿欧元的危机应对基金,与此同时,欧元区、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和日本等主要西方经济体的央行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危机。欧洲央行宣布将买入欧元区政府和私人债券,并在未来常规3个月期和6个月期再融资操作中提供足够流动性;美联储也宣布重启与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及瑞士央行的临时货币互换机制,以改善美元融资市场的流动性情况,防止紧张局势蔓延到其他金融市场。受此影响,欧美股市周一出现了大跌之后的报复性反弹走势。

  毫无疑问,助推A股市场大幅下跌的原因之一就是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与加深,因此,在欧美股市前日出现报复性反弹之后,众多投资者自然会以为第二天的A股市场也很有可能将迎来大幅反弹走势。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周二各主要指数高开之后一路震荡走低,其间无任何象样反弹,最终收盘并创出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

  这种逆欧美而跌的表现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最简单的答案可以是,A股市场比外围市场更弱,但弱就一定有弱的原因。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A股市场更弱呢?

  从内因上讲,自去年8月份以来,引发A股市场大幅波动、大盘蓝筹股一直表现较差的主要原因,首先应该是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与市场融资压力的不断增大;然后是房地产调控新政的突然到来与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强;第三是最近议论较多的关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能存在隐性债务风险的问题;第四则是对通货膨胀不断上升可能影响经济复苏的担忧。

  市场对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其实早已有所习惯,而且也以大炒特炒小盘成长股的风格加以了回应,负面影响没有想象的大。但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却似乎有些“致命”,随着调控措施的渐趋严厉,市场的担忧明显在加剧,或许是由于中国经济在真正完成转型之前还难以摆脱房地产在整个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严厉调控确实引发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毕竟,房地产的牵涉面太广,产业链太长,调控尺度一旦把握不好,负面影响还是会很大的。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当前股市的大幅下跌不排除就是一种对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形势可能向淡的预示。

  然而,房地产调控仍在进行时,后续还会有些什么政策措施出台不得而知,特别是各个地方政府最近正在不断响应中央号召,积极跟进和出台相应调控措施,因此,其对A股市场的影响可能还将持续。

  至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举债情况和风险程度到底如何,这要看有关方面的最终清查结果,但普遍预期不太理想,这可能也是市场担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有不少地方政府透支较为严重,这必将对政府信用与银行安全产生一定冲击。

  目前,通胀不是唯独中国要面对的东西,已经是全球性的问题,但不少国家对此已经采取加息措施,而中国尚未启用,这应该是人民币汇率原来盯住美元的缘故,不过,在存款准备金率再次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时,央行为紧缩货币动用加息工具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周二市场迎来了4月份的有关经济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达2.8%,已是连续三个月超过2.25%的基准利率,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达6.8%,较上月的5.9%明显加快,对CPI的传导压力不可忽视,因此,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央行加息的概率仍然较高。

  面对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相对较为复杂的基本面内忧,我们注意到,市场主力最近主动选择回避者居多,而且这些回避者不排除有很大一部份属于国际游资,由于其进出市场的风格都比较凶狠,所以才导致了市场少有的逢重要支撑只是简单交待的单边下跌走势。国际游资的撤退也得到了美元数月以来不断走强的支持与吸引。国际游资的撤退同时也是中国政府希望看到的情形,因为对防止国内通胀上升有利。

  对于未来市场的走势与投资者操作,由于中期大盘的技术格局仍然形势严峻,而个股方面最近出现补跌的也相当多,因此要继续以控制风险为主,虽然大盘在当前点位反弹的技术条件尚未失去,但反弹的动力、意愿与成果都还不敢说会比较理想,所以,投资者非常有必要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保持较低的仓位。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