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中国证券报:2638点“逃”还是“淘”_股票_证券_财经

龙跃中国证券报:2638点“逃”还是“淘”

加入日期:2010-5-12 8:10:06

  17个交易日以来近乎“垂直打击”似的下跌让市场身处近一年低点,理论上似乎进入了可以“淘宝”的时候,但市场环境不时提示的“危险警报”又让人猜测是否“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如何抉择确实是个问题。

  抄底?撤离? 先看清四大因素

  由于系统性机会的缺乏,今年以来投资者获利与否的关键在于不断选择。一季度的时候,选择的重点在风格,是大盘股还是小盘股,结果证明选择小盘股将获得较好的收益率;进入4月份后,行业选择更为关键,尽管大盘出现深幅调整,但医药、商业等非周期性行业仍能带来超额收益。目前,随着大批强势股补跌以及近一年新低的出现,投资者面临去还是留的选择。

  如果认可2639点区域是阶段底部,那么无疑反弹只是一个加仓以及调整持仓品种的过程;而如果不这么认为,那么反弹就将成为较好的减仓机会。在选择之前,不妨先对四个当前影响市场的重点因素有判断,即业绩预期、流动性、通胀预期以及强势股补跌。

  业绩增速将逐渐回落

  宏观经济面临较大的降温风险,因此一季报的繁荣景象恐怕很难在短期内继续上演,而对短期中国宏观经济影响至关重要的变量是投资和贸易。

  从投资角度看,房地产行业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双调控”令投资年内下降概率很大。就房地产行业而言,其存在一条依次传导的逻辑链:开发商囤地—房价—销售—房地产投资。在“国十条”影响下,我们首先看到了房屋销售的低迷,如果依照上述逻辑链,在房价明显下降之前,房地产投资就很可能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去年投资高速增长的另一个促发因素是天量信贷支撑下的地方投资(如基建投资)迅猛增长,而目前的情况是,由于部分地区融资杠杆比例过大的因素,银行潜在风险开始显现,地方融资平台面临较为严厉的整顿。

  从贸易角度看,虽然希腊等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演化为第二次全球性危机的可能较小,但其对中国出口仍可能造成短期影响。一方面,为了解决希腊、西班牙等国家的债务危机,欧洲央行正在采取定量宽松政策,这将与欧洲经济的不确定预期一道,导致欧元维持弱势,从而使人民币实际升值;而事实上,欧元区经济短期低迷也会在数量上降低中国出口额,毕竟欧元区国家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之一。

  另一方面,不少分析预测美国本轮补库存将在二季度达到高峰,之后会出现自然回落,这也会对中国出口造成短期负面影响。上述两个因素相叠加,虽然仍然不会令出口形成趋势性拐点(事实上出口向好趋势概率很大),但会造成短期波动,更会导致市场对出口未来走向形成较大分歧。

  在投资增速下降以及出口预期不明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业绩在近年或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预期会导致市场下调此前较为乐观的盈利预测,如果盈利预测从25%下调至20%,那么股市价值底就将显著下移至上证指数2400点区域。

  流动性呈“中性”格局

  相对于业绩,流动性要乐观一些。一方面,2009年巨量信贷仍然会带来相当部分的流动性存量;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引发的热钱流入等因素,也会给市场资金面带来一定补充;此外,截至目前,仍未看到资金利率的显著上移。由此看,市场资金供给相对中性偏乐观。

  但资金需求仍然旺盛。事实上,今年以来新股发行频率较高,这与过高的发行价以及疯狂的新股炒作相结合,带来了很大的资金消耗;同时,限售股卖出力度也保持在较高水平。二者相结合,引发了较大的筹码供给压力,虽然其与2001年后全流通预期引发的恐惧不在一个档次上。因此,整体而言,目前市场流动性应处于中性水平,可能支持结构性行情或市场波动,但不支持整体市场估值趋势性的上移或下移。

  通胀预期进入“高峰”期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通胀预期比CPI数据本身更为重要。未来三个月,通胀预期恐将进入高潮阶段。首先,在中国的CPI构成中,食品价格占据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权重,而目前各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产品价格不确定性较大,食品价格继续上涨空间仍然存在。其次,从4月份PMI指数可以看出,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已经开始增加,而工业企业当前活跃度仍然很高。第三,房价仍然是引发通胀预期的重要源头之一,但由于新房供给放大仍然需要时间,且房地产商目前普遍财务状况良好,具备观望“资本”,因此即便调控政策猛烈,房价下跌恐怕也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既然通胀预期将继续上行,也有理由相信,管理通胀预期的工作将进一步趋于严厉。从根本上看,通胀预期下行的前提条件有二:一是经济热度逐渐回落,二是流动性对价格的拉动作用逐渐消失。可以预见,给经济降温以及收紧流动性仍将是短期政策的重点,而无论如何,这个过程都显著不利于短期市场的走势。

  新阶段:强势股补跌

  回归到市场自身,从盘面看,近期不少前期强势股出现补跌,即便是在大盘周二反弹的时候,不少个股仍然表现十分低迷,这种市况在今年还是首次大规模出现,说明市场格局再度发生了变化。

  如果结合基本面来看,未来市场的中期走向无非有三:其一,宏观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那么周期类股票无疑被错杀,存在较强上涨动能;其二,如果宏观经济调控压力仍然很大,经济开始降温,但流动性能够有效增加,那么近期补跌的强势股的下跌空间将非常有限,其估值有再度膨胀的可能;其三,如果经济降温,而流动性又不支持中小盘股票估值继续膨胀,那么市场将进入到比较低迷的弱势过程,即大盘周期股估值虽然很低,但在没有基本面支持且调控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没有上涨动能,而中小盘股则因为流动性不支持,估值难以继续膨胀,市场将出现系统性低迷格局。

  通过对宏观基本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前两种走向出现的可能性很低,市场更可能迎来一个系统性的低迷期。有分析指出,就短期而言,大盘目前出现的反弹更应看作减仓的较好机会,而对已经开始补跌的强势股无疑应保持高度警惕。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