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晓红
4月21日,工商银行称已经完成对ACL银行的自愿要约收购,并于当日完成股份和资金交割。通过自愿要约收购,工行共收集到ACL银行约97.24%的股份,耗资约5.5亿美元。
“下一步,将借鉴印尼Halim银行整合经验,先是对接IT系统,将ACL银行的资源与工行
集团的资源整合,将其纳入工行专门为海外机构研发的FOVA系统中,与工行实时对接。”一位工行人士说,而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半年时间。
热衷新兴市场
与之同步进行的是,工行将会继续大量使用当地员工,但作为战略性投资,工行将会派驻核心管理人员。
在与南非标准银行、印尼Halim银行、澳门诚兴银行,和这次的泰国ACL银行后,工行几乎就要成为海外成功并购的代名词,但前提是与中国有密切经贸往来的新兴市场。为了这一天,工行运筹帷幄两年之久。工行董事长姜建清亦亲临泰国会晤该国高官,商榷收购事宜,详解收购诚意,即便是遭遇收购政策瓶颈与压力也不放弃。
“工行看好该项目,因其各种资源与生产要素都契合了工行的价值诉求,因此会坚守下去。”一位工行人士透露。
其实,要约收购是成熟资本市场发生的规范并购行为,技术含金量较高,在要约期需要维护好二级市场的价格,此外,要约收购的对象是目标公司全体股东持有的股份,无需征得目标公司的同意,因此要约收购又称敌意收购。也正因为如此,工行方面始终对这笔交易保持低调的态度。去年5月,泰国报章KhaoHoon在其网站引述未具名政府官员指出,工行拟从泰国财政部购入ACL银行的30%股权;并提出以比市价高两倍的价格购买AC股权,工行亦会向其他小股东提出全购。泰国财政部长拒绝就此消息发表评论。当时,工行对此的回应是消息属市场传闻。
去年6月,工行收购泰国ACL银行的风声再起,仍是泰国媒体报道称,该收购被泰国新商法绊住并购脚步。
而工行最终亦于去年9月公告称,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至多以37.18亿元人民币价格全面收购泰国ACL银行的议案,并表示还将向所有发行在外ACL银行股份持有人发出一份退市的自愿收购要约。根据议案,工行将全面要约收购泰国ACL银行。
工行于今年3月9日以每股11.5泰铢的价格对泰国ACL银行所有股东发出自愿收购要约,要约期为25个工作日。4月16日,自愿要约收购要约期结束,共获得原ACL股东(包括泰国财政部、盘谷银行)出售的1,546,286,553股普通股和282,048股优先股,约占ACL银行全部已发行股份的97.24%,收购总价约177.1亿泰铢(折合5.5亿美元)。
而根据此次自愿要约收购有关条款,如通过自愿要约收购收集的ACL银行股份比例超过80%,工行将对ACL银行退市。随后,工行将按照泰国法律法规和ACL银行章程有关规定对ACL银行实施退市程序。
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机会
资料显示,ACL银行1978年在泰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共有17家分行。截至2009年12月31日,总资产约为659.57亿泰铢(折合20.50亿美元),净资产约为131.23亿泰铢(折合4.08亿美元)。
“相对来说,工行收购ACL的溢价并不太高,其并购总价比ACL净资产高出约1亿美元。”一位业界人士分析。另有分析师认为,照此海外发展态势,工行A股价格有可能会涨至6元左右,目前显然是低估了。
而在近期的年报发布会上,姜建清坦言,目前工行通过收购和申设方式进入了加拿大、泰国、越南、马来西亚、阿布扎比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分布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23家境外营业性机构的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并全部实现盈利。
姜建清表示,工行2010年的总资产计划增长目标为1.42万亿,即在去年总资产11.78万亿的基础上,增幅12%。这样的增长计划较208年已是有所放缓,数据显示,工行总资产较2008年末上升20.8%。
随着后危机时代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变革调整步伐加快,这在姜建清看来,正好为工行推进全球战略布局,加速实施国际化、综合化战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换言之,工行的海外并购是两条腿走路:扩张与防风险并举。这也是工行收购ACL之后,急于要对接IT系统的动因。
接下来,工行可能还将发起新一轮海外拓展的攻势,“我们还有一些正在进行的项目,只不过现在还不到披露的时候。”一位工行人士透露。
“我们的海外目标不会是那些欧美大机构,而是在跟随中国大客户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寻找新兴市场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并购机会。”上述工行人士说。而这些并购项目在姜建清眼里,除了南非标准银行之外,都还只是些“小土豆”。
不过,即便是“小土豆”,工行也会用“吃奶”的力气与“埋伏等待 伺机出手”的谋略去争取——这恰是工行的可怕之处,也是其成为国内首位“敌意”海外并购者的原因!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