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告别死了都不卖A股如何掘金_股票_证券_财经

中国证券报:告别死了都不卖A股如何掘金

加入日期:2010-4-17 11:21:39

  随着股指期货登台亮相,A股告别了长期以来只有做多才能赚钱的单边市格局。新规则下,做空一样能赚钱,“死了都不卖”的口号将成历史。双边市会产生哪些投资机会?如何制定掘金路线图?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和信达澳银基金投资总监王战强做客《财经对话》,解析市场热点。

  主持人 王晶

  A股走势会否出人意料

  中国证券报记者:股指期货上市可谓中国资本市场的里程碑,按照国外市场的经验,股指期货的推出并不会改变股市原本的运行方向,但中国投资者历来有“炒新情结”,A股走势会否出人意料?

  马骏:我觉得股指期货上市对股市没有太大影响,股指期货本身是技术性工具,可以被做多也可以被做空,股市走势主要还是要看政策和经济。股指期货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取决于投资者对市场方向的判断,而不是工具本身。

  李大霄:A股出现出乎意料的走势是非常有可能的。境外市场的普遍规律是股指期货推出前股市上涨,推出后股市下跌,之前很多人也这样预测A股市场。但我觉得,A股市场有其自身的魅力,它的魅力就是跟境外市场不一样,股期推出前后股市表现的普遍规律不一定完全适用于A股市场。

  虽然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一定会对整个市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它非常有可能带来很多改变。比如,之前小盘股涨大盘股不涨的局面有可能会改变;大盘股作为影响市场的主力部队,其战略地位将会得到提升;蓝筹股可能会活跃,指数成分股在市场的重要地位将会大幅度增强等,好股票是会得到奖励的。

  中国证券报记者:一季度全球股市普涨,而A股市场不涨反跌,股指表现全球垫底,能否期待二季度A股奋起直追?

  马骏: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二季度、三季度中国还是面临很多宏观挑战,主要是通胀、房地产泡沫和政策继续紧缩的压力,除此之外还有银行融资的压力,在这些压力面前短期内市场很难有特别好的表现。

  我觉得刚刚公布的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对市场影响未必是正面的。11.9%的GDP增长速度表明经济已经进入明显的过热区间,这并不是最理想和健康的数字。经济增长应该逐步放缓下来,到年底可能会降到9%左右,那才是更加健康的数字,现在近12%的增速是令人担心的。此外,3月份CPI上涨2.4%,预计6月份很可能到达4%左右,8月份可能会接近5%,这个趋势对市场是一个不利因素,只要通胀继续往上走,政策肯定会变得更紧。

  王战强:一季度A股表现相对全球市场来说比较弱,这跟1月、2月两次上调准备金率有关。进入二季度,有利股市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经济增长的趋势还是很强劲的。虽然一季度GDP增长11%,二季度由于基数的原因增速会有所放缓,但投资、消费、出口形势都很好,企业盈利增长也很快。二是估值水平。以沪深300来看,目前的市盈率大概是17倍左右,市净率约在2.7倍—2.8倍,低于长期平均水平。

  今年股市的不利因素就是政策收紧。今年肯定是政策退出年,但市场对政策的收紧会有所适应。去年8月政策刚开始转向时,市场调整得非常快,今年一季度两次上调准备金率时市场的反应也很激烈,但我觉得以后可能反应就没有这么激烈了。因为经济本身是很不错的,一季度应该说是过热的,在一季度经济不错的情况下市场表现较弱,形成强烈的反差,我想这是市场在慢慢适应政策的收紧。

  因此,二季度有利的因素较多,经济增长到年底可能动力会弱一些,二季度有可能是全年市场的最好光景。

  A股会不会涨,会不会奋起直追,核心问题是权重股,特别是银行股。对于银行股来说,息差扩大比较明显,盈利比较强劲,这都是有利因素,至于大家担心的融资问题,本身规模也就是贷款的10%左右,在经济比较好的发展阶段,总体而言是可控的,我想市场对银行的担心可能过多了。

  中小盘股颠覆传统估值法?

  中国证券报记者:中小板综指十一连阳后前途未卜,按照传统估值法分析,估值过高的中小盘股早就应该出现修正估值的下跌走势,但中小板却拒绝调整,是否中小盘股已颠覆传统估值法?在收货币、调结构的背景下中小盘股未来如何?

  李大霄: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我的总体判断是比较贵了。现在很多中小盘股的估值水平相当高,应该是接近6124点甚至超过6124点的水平了。对于那些可能有爆炸性增长的公司,我们可以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如比亚迪、腾讯、阿里巴巴等,我们可以给它比较高的估值。但如果大面积的中小盘股都用比较高的预期来对待的话,那么其中就有部分公司达不到这个增长速度,就有提前透支的嫌疑。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觉得对中小盘股区别对待比较合适。我想接下来的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蓝筹股可能被激活,中小盘股也会出现分化。

  王战强:中小盘股票确实是非常诱人的投资领域,从2005年开板以来,涨10倍的股票有好几个,如苏宁、新和成双鹭药业等;从2006年到现在,4年的时间内涨4、5倍的股票比比皆是,它们确实展示了成长的魅力,但我觉得,在买入时一定要看估值,传统的估值方法依然适用于中小盘股。

  其实任何估值方法的根本都是现金流量贴现,如果你过于大胆假设,往往会孕育风险,你给它高市盈率,就隐含着未来的增长率要很高,但实际上它可能是达不到的。所以对估值来说,我觉得中小盘股在新兴领域的增长可能是快一些,总体而言我也倾向于给它们的估值比大盘股要高一些,但过分的高就有些不切实际了。

  我觉得中小板综指最近出现的大跌并不能宣告中小板行情的结束,在消费类、医药类的中小盘股票里还是能找到一些有潜力的个股,它的市盈率可能在30、40倍,如果我们能够判断出它未来5年有一个高速增长的潜力,那它的估值还是不贵的。

  二季度掘金路线图

  中国证券报记者:2009年的股市是资金推动的行情,掘金路线是跟着资金走,紧盯4万亿资金的投向,2010年流动性收紧,经济复苏尚未完全确立,二季度,单边市转为双边市,如何制定掘金路线图?

  马骏:因为我判断宏观环境不利于二季度市场的表现,所以那些能够避免宏观不确定因素的行业是比较保险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人均支出非常低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行业,这些行业跟宏观调控紧缩都没有什么关系,如医疗、保险、旅游、果汁、造纸等;第二类是装备制造业,这个行业不光现在国内的需求很旺盛,国外需求比国内需求反弹的增速还要快。另外还有一个短期利好,我们估计二季度的出口增长会有更加强劲的反弹,二季度出口增长可能会达到40%,比一季度的28%还要高出12个百分点,那么集装箱运输和码头等出口相关企业会在此期间受益。

  李大霄: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是H股、B股、封基、QDII、A股。

  从投资行业来看,银行、保险、煤炭、地产、航运、造纸、通信、工程机械、家电、医药、农业等等都会出现一些机会。

  重点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一、上市公司的业绩比较确定性的回暖,银行、保险、地产、煤炭、造纸这些都较为确定;二、产业整合与资产注入,三、低碳、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科技投资主线将会引领中国增长很多年,特别是低碳。我们制定了2020年要减排40%-50%的目标,而且做出了有可能超额完成任务的承诺,我觉得这里面可挖掘的投资机会非常丰富。

  王战强:我觉得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特别是银行的盈利非常强劲,如果有加息的可能,对银行是一个比较大的利好。二是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商业、旅游,今年的基本面比较强劲,这类股票的估值水平还不算过分,而且很可能超预期。三是商品。中国经济本身比较强劲,而全球复苏的脚步比较坚实,我们看不到二次探底的理由,所以商品依然是受推动的行业。现在有色的估值比较高,煤炭相对比较好。四是制造业,像化工、机械的涨幅比较慢,但基本面是比较强的。五是主题投资,如低碳,低碳方面也有一些估值不高的,像风电、电力设备等,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重要国策。六是区域板块,虽然大家对区域板块有些疲劳了,但我觉得新疆板块还是值得关注。

  大行看市

  王志浩:短期增长良性二季度或加息

  □本报记者杨博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15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强劲,但下半年料将放缓,通胀压力也将得到控制。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可能加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将出现上升。

  中国证券报记者: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您怎么看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否有过热的风险?

  王志浩: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强劲,并且已经出现一些明显的过热信号,但短期经济增长仍属良性。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较快,不过进入第二季度后,基数效应将导致大多数经济数据同比增长出现下滑。随着高基数效应显现以及政府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速料将放缓,2010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应为10%。

  2009年实际投资增长18%,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非常明显,预计2010年这一趋势仍将持续,投资增长幅度可能为13%。2009年净出口为负增长,预计2010年将转为中性。2009年政府支出大幅增长,预计达到18%,但2010年会大幅缩减,增幅降至5%。

  眼下的关键问题是,政府能否引导经济进入更加可持续的增长轨道,以及广义上的通胀和资产泡沫是否会导致中国经济在2010年下半年或2011年内出现大幅收缩。

  中国证券报记者:中国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2%,对此您如何解读?中国是否面临通胀风险?加息预期如何?

  王志浩:近几个月CPI增速正在加快,但今年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几率很小,我继续维持对2010年CPI增长预期为3.5%的观点不变。预计今年上半年CPI会出现同比较快的增长,到6月份突破4%,但到下半年,由于高基数效应开始显现,同比增幅将维持在稳定状态。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各种各样的政策收紧措施,这将有助于控制下半年的价格压力。从3月份的数据来看,央行已经开始一点点收紧信贷,特别是针对房地产部门的信贷,同时“财政刺激”也转向中性,这有可能会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抑制。

  2月份存贷款实际利率双双降到负值,分别为-0.45%和-0.08%。3月CPI的“温和”数据降低了4月份加息的预期,但随着6-7月间CPI增幅可能加大,政府需要考虑控制通胀预期。

  我认为央行将在二季度分两次提高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每次提升27个基点。对政策制定者来说,加息是展示其抗通胀决心的最有效途径。而我也不认为较高的利率会显著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

  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增强,对此您怎么看?

  王志浩:自2005年7月至今,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已经上升18%,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触及10年来的高点。这或许与目前较低的贸易顺差有关,但全球需求疲软以及中国国内大量刺激政策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我认为人民币会在第二季度启动升值,尽管进程将非常缓慢。美国财政部推迟了原定于4月15日公布的汇率报告,这为5-6月间人民币汇率出现更多灵活性打开窗口。随着出口复苏信心增强,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将实现缓步升值,到年底可能达到2%。

  基金百脑汇

  国企民企哪个板块大牛股多

  □汇添富首席理财师刘建位

  民企和国企,两大投资板块,到底哪个板块里面的大牛股更多?让历史数据说话。

  为了公平且简单方便,我们用民企200指数和国企200指数各自的200只成份股进行对比。

  第一,10年10倍股占比。2000年到2009年,民企和国企200指数成份股中分别有14只和28只10年10倍股,分别占7%和14%。国企板块中出现10年10倍大牛股的比率要超过民企一倍。但有一点需要说明,10年前,股市主要为国企改革服务,民企上市数量很少,最近几年民企上市数量才大量增加。

  第二,5年5倍股占比。2005年到2009年,民企和国企200指数成份股中分别有69只和71只5年5倍股,分别占34.5%和35.5%。民企和国企两个板块出现5年5倍大牛股的概率几乎完全相同。

  从整体来看,2005年到2009年沪深300指数上涨2.58倍,是牛市,民企和国企200指数成份股5年分别平均上涨4.83倍和4.74倍,两个板块平均涨幅非常接近,都大幅战胜指数。

  第三,3年3倍股占比。2007年到2009年,民企和国企200指数成份股中分别有43只和34只3年3倍股,占比分别是21.5%和17%。民企板块比国企板块出现3年3倍大牛股的概率高了4.5%,领先幅度超过1/4.

  从整体来看,2007年到2009年沪深300指数上涨0.75倍,是震荡市,民企和国企200指数成份股3年分别平均上涨2.32倍和1.58倍,民企板块领先幅度达46%。

  第四,2年2倍股占比。2008年到2009年,民企和国企200指数成份股中有4只和2只2年2倍股,分别占2%和1%。民企板块比国企板块出现2年2倍大牛股的概率高了一倍。

  2008年到2009年民企和国企200指数成份股中分别有12只和5只2年1倍股,分别占6%和2.5%。民企板块比国企板块出现2年1倍大牛股的概率高出1.4倍。

  从整体来看,2008年到2009年沪深300指数2年下跌1/3,是熊市,民企和国企200指数成份股2年分别平均上涨20%和下跌14%,民企板块遥遥领先。

  民企和国企200指数发布以来,2009年9月到2010年3月最近7个月,民企和国企200指数分别上涨38.4%和16.2%,民企指数领先1.37倍以上。

  如何解释最近3年来,民企上市公司出现大牛股的比率和整体平均涨幅超越国企板块的现象呢?

  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这符合全球股市小盘股普遍跑赢大盘股的事实。从全球股市来看,各个国家小盘股表现明显超越以大盘股为主的指数。而中国股市民企绝大部分是小盘股。

  第二,民企和国企最大的不同是,民企比国企有更好的激励机制,以此提高业绩推高股价,而股价涨了,作为民企大股东的民营企业家身家也就涨了,给管理层的红包更大了。而国企股价上涨并非国资委这个大股东的考核目标,也未必能让国企管理层的腰包更鼓。

  求稳,多投超级大盘国企股;求进,多投民企股,抓到大牛股的概率更大一些。

  券商点金指

  资产定价行情值得期待

  □湘财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袁绪亚博士

  中国证券市场行情的发动往往都会有种种说法,没有一个像样的说法,行情是万万起不来的。如上世纪末的“5·19”行情,05年后的股改行情,07年银行储蓄搬家行情,09年的流动性行情等。证券市场行情与宏观经济的景气状况有明显的关联性,这是被投资者广泛认同的,但市场往往不买账。2009年末市场期待一波跨年度行情,但随着政策退出预期的强化,一番期待化为泡影。而除了业绩支撑的行情尚未有明确的演绎外,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行情都曾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动地或骇人听闻的大剧。因此重新研判新的行情趋势就必须另辟蹊径,找准市场背后的本质性因素,重新审视这个市场。

  股票是一种权益性商品,其背后是持有者对上市公司今后盈利的预期和守望。长期持有一只股票的投资者,看好的就是公司今后的持续成长性和稳定性。因此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一个公司的未来,尽管一些公司的成长性趋势是那样的短暂,但只要购买了这只股票,就有着对公司未来一个时期收益的等待。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将股票自然而然地视为一种资产。但更多的投资者往往不这么看,而仅仅将证券市场视为一个投资或投机的场所,将股票视为买进卖出的筹码或凭据。

  另一方面,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由于缺乏持续性成长的公司,更加重了投资者的这种交易心理和行为。A股市场像万科A、贵州茅台苏宁电器这样业绩持续向好的公司少之又少,而更多的是业绩下滑后更名的公司,让人心寒。

  因此,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如果将证券产品,包括新推出的股指期货等都视为一种结合中国经济长周期发展不可多得的金融资产,这将会使投资者重新认识中国A股市场新行情的发动。从近期来看,2008年底展开的流动性行情,完全是一种流动性推动估值提升的行情,而真正的业绩支撑行情的到来往往需要各种叠加因素的共同作用,如政策方向的一致性、投资者信心的持续高涨等。但资产价值增值的市场欲望一旦形成,则更具有极强的时间效应,可以形成一种持续性的牛市行情。

  更进一步看,大类资产价格波动与证券市场资产价值的守恒反映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市场心态。在大宗商品、房地产等跨市场的资产比较中,证券市场资产价值的波动预期将被价值守恒所替代。其一,房地产等类资产公司估值失衡校正在市场中得以确认;其二,银行类公司的资产风险规避释放比较彻底;其三,证券资产的价值内核——业绩提升在动态程序上坚守中国证券资产价值的守恒。中国A股市场找回丢失的合理估值,得到本原的资产价值回报,应该是行情运行的理智。

  因此,在2010年及今后的市场演变的过程里,沿着中国证券市场资产价值守恒的演绎路线研判行情,在逻辑上较之政策预期、创新刺激与推动等更符合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市场的本质特征。假定在今后的中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都能以持有房产等资产的心态来面对市场及行情的演变,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牛市可能真的就将到来了。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