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钱规则”可能成为市场拦路虎_股票_证券_财经

中国证券报:“钱规则”可能成为市场拦路虎

加入日期:2010-3-12 8:47:58

  大盘股涨了,概念股跌了,游资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了。这就是近两个交易日市场的写照。以银行和地产为首的权重股板块近两个交易日连续反弹,而区域等火暴的题材股却表现出退潮迹象。结构性调整是否又能够带来大盘股的升机,“二八”风格能否真正转换?分析人士认为,能否转换还是一个“钱”的问题。从周四公布的数据来看,“钱”有可能成为市场的拦路虎。

  通胀预期越来越强

  从周四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CPI和PPI同比增速都超出市场预期,同比分别达到2.7%和5.4%。其中,CPI环比增速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环比上升1.3%。食品分项指数环比上升3.3%是导致CPI环比增速大幅超市场预期的原因。此外,2月份CPI环比增速大幅超出季节性规律。从季节性规律来看,2002-2007年期间,2月份CPI环比涨幅均值为0.85%,今年2月份CPI环比增速1.3%已经大幅超出历史均值。

  此外,二月份的CPI环比数据,与利用历史规律和货币供应量等变量计算得到数据较为接近。莫尼塔照此计算的CPI环比增速为1.25%。这表明,随着出口行业的复苏和劳动力短缺现象的出现,货币供应量到物价之间的链条可能已经被充分打通。分析人士认为,这将直接导致全年CPI波动中枢值的抬升。整体来看,二月份CPI环比增速的快速上升可能意味着今年后期CPI同比增速的中枢值将被从3%抬升至4%。

  2月份PPI环比增速上升0.4%,这基本处于预期之内。联系2009年的情况看,今年PPI同比增速将很大程度上受翘尾因素的影响。但翘尾因素可能在3月份继续小幅上升后开始逐步回落。不过,综合全球经济形势来看,年内固定资产投资可能仍是拉动GDP的主力,而且去年上马的项目较多,仍处于建设阶段,因此投资回暖可能导致工业品需求紧张,最终导致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速走高,这值得关注。

  量价齐控或越来越近

  在经济数据中,另外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就是金融数据。2010年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3.6万亿元,同比增长25.52%,增幅比上月末低0.5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43万亿元,同比增长34.99%,增幅比上月末低3.97个百分点。目前,M1与M2仍处于金叉状态。从历史经验来看,当M1超越M2时,市场将迎来牛市。不过,自去年9月份M1超越M2之后,市场一直处于震荡走势,目前的点位甚至还低于去年9月份的高点。难道“金叉”的指示作用在下降?上海证券认为,从2009年4季度开始出现的M1超越M2态势,并不是经济繁荣导致的货币“金叉”,而只不过是货币政策调控和节日性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产物: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是中国的消费旺季,对现金的需求上升,货币活化程度上升。正是货币结构的这种变动趋势,导致1月份时信贷有较大增长的同时,M2增速反而有所回落的矛盾局面。伴随季节性因素的消除,货币结构间的这种方向变动趋势将发生改变。

  另一方面,在银监会和央行密集的数量调控的情况下,CPI同比增速在2月份仍然上升至2.7%,环比增速更是超出季节性因素,使得实际存款利率已经转负。这意味着当前的通胀上行的主要因素并不仅仅是银行今年新发放的信贷,而更多的是受到去年货币超发的影响。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出口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快速复苏,去年投放的天量信贷已经逐步转入平常百姓的储蓄账户,仅仅盯住信贷规模的数量调控可能会有些力不从心。后期来看,如果居民储蓄账户继续活化,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通胀上行,价格调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将急剧上升。

  寄望制度创新

  回归到市场层面,目前银行、甚至地产股都具备一定的估值优势。一旦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整体回到安全底线,市场经营环境好转,价格控制对于银行股来说,也是一个利好。不过,在目前市场变量情况下,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大盘股上涨显得有些乏力,这一点已经在周四的盘面中有所体现,绝大多数银行股都是缩量上涨,而盘中走势多数呈冲高回落之势。而地产股方面,依然存在较多利空,国土部已经出台土地政策19条,房贷政策也出现零首付、零优惠现象。而如果大盘股能够激活市场,按照经验,二类股、小盘股的行情将再现。在目前的资金条件下,这种牛市盛况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当然,还有值得寄望的一点就是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这两个工具的推出,或许能够对冲流动性不足的状况。但最终还是要看市场的投资逻辑如何演绎。投资者目前都是从套利的角度解读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对市场的影响,反而忽略了保值这一功能。因此,人们认为,只有手握更多的大盘股筹码,才能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博弈中占得先机。这是一个市场公认的逻辑。但从保值角度来看,投资逻辑会更符合现实条件,即当做多某只股票而无法出货时,做空股指期货,以实现保值。总之,市场目前的投资逻辑是多样的,这也导致盘口分歧甚大,市场停滞不前。在上述创新工具出台后,市场究竟走向何方,或许才会明朗。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