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证券:退出“痛感”将逐渐降低_股票_证券_财经

南京证券:退出“痛感”将逐渐降低

加入日期:2010-2-24 8:32:48

  伴随经济持续复苏,各国央行刺激政策退出步伐开始加快,未来一段时间,A股市场都将面临“经济进、政策退”的宏观环境。我们认为,市场对政策退出忧虑已显过度,随着微观实体体现出越发强劲的增长态势,逐步回归正常化的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也将趋于中性。

  政策影响趋于中性

  中国央行在一个月时间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频率超出市场预期;上周美联储出乎意料地宣布上调贴现率25个基点;本周,日本有媒体报道,日本央行将于4月终止大部分金融市场刺激措施。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央行几乎一致的行动,表明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回归正常化。

  宽松政策的淡出令投资者情绪变得焦虑,这主要在于去年的行情令投资者主观上形成了对流动性路径的依赖,似乎股指运行的决定因素在于货币政策。而事实上,从A股历史来看,股市运行大部分时期处于货币政策常态化阶段,流动性对股市形成较大影响的时期往往是宏观经济出现关键拐点的阶段,而当经济进入正常平稳运行状态之后,常态化的货币供应量就足以支撑股市平稳运行。

  央行首次调整货币政策是刺激政策退出的标志性事件,超出投资者预期,市场反应强烈可以理解,但随着市场对政策进一步退出开始充分预期,其影响将会进一步淡化,市场会将注意力更多转向实体经济。譬如,美联储提高贴现率之后,欧美股市表现相当平静。成熟市场如此,新兴市场亦会如此,中国央行第二次提高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冲击就明显较前一次减弱。

  欧元区债务危机成为萦绕于全球经济复苏道路上的阴影,继希腊主权评级遭到下调之后,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国也相继曝出债务风险,但中、美两大经济体复苏势头仍超出预期。已公布数据显示,美国去年四季度GDP增长大幅超出预期,今年1月份的零售额环比数据和住宅地产相关数据,亦表明私人消费恢复明显;中国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人民币3400亿元,较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7.2%;另外,今年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上涨40.14%,即使剔除春节因素,增幅也相当可观,而用电量高增长主要来自于工业整体强劲回升,这预示包括出口部门在内的实体经济复苏或更为强劲。

  把握结构性机会

  政策退出与实体经济复苏,必然会分流虚拟经济领域的资金,因而政策退出所带来的阵痛并不能立即消失,实体经济复苏进程虽然会缓解压力,但股指由流动性驱动转向上市公司业绩推动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反复确认盈利恢复真实性的过程。当前市场即处于这一过程中,因而趋势性的投资机会还很难在短期内出现,预计沪综指将主要维持在2800-3200点区间内震荡的走势。但是,整体市场相对合理的估值环境,为各类主题性投资营造了较理想的氛围,“自下而上”挖掘结构性投资性机会应是这一时期较好的投资策略。

  首先,从宏观政策上把握机会。今年宏观政策主题之一是“调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产业结构调整,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点,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题。另外,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今年将会进一步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引导消费、提升消费结构,泛消费类上市公司有望成为穿越经济周期、持续保持成长的板块,如医药、品牌酒类等。

  其次,关注央企整合尤其是军工企业重组。目前虽然中航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兵器工业集团等十大军工集团旗下有多达59家上市公司,但这些公司大多股本较小、主营单一,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源浪费,与国资委“做大做强”央企的初衷相悖,军工企业整合已是大势所趋。

  最后,关注含权中小市值股票。此类公司股本规模较小,具备持续扩张的能力,而随着大环境的改善,企业盈利提升将较为明显,从而使得股本扩张不会过分稀释业绩。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