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今日证券市场走势_顶尖财经网

众专家热评今日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0-12-22 20:05:59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郎咸平: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A股仅有短期机会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昨日晚间现身成都,向广大投资者剖析了2011年的经济走势。尽管郎咸平依然保持了其危机论的思维模式,但对于2011年的经济走向却有着独到的见解。
  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1年,郎咸平认为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制造业的定价权被外国占据后,剥夺了中国企业逾90%的利润,郎咸平表示,定价权之战已经成为了中国近年来所遭遇的最大阻碍。2008年发生的制造业危机导致产能过剩,而国际金融海啸使得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逃向股市和楼市,国内经济在2008年底出现了先于世界复苏的假象。我建议大家警惕中国经济出现日本式的衰退,郎咸平说,只要在中国看到了泡沫,那么一定是更大泡沫的前兆。他进一步表示,目前房价、艺术品以及奢侈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是明年资产泡沫化破裂的前兆。
  郎咸平认为,中国经济还有两大疾病没有解决,一个是实体经济的投资环境恶化,另外一个是产能出现严重过剩。而由此将面临三大危机,即资产泡沫化、通货膨胀化和经济停滞化。
  资产泡沫化是指最近几个月一线城市房价大涨,但是中高档的写字楼租金却大幅下跌,中间的差距就是资产泡沫,一旦泡沫破灭,就会引发新一轮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化是指2009年的信贷投放过大,2010年的信贷政策也没有太大改变,如此一来,2011年出现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强。而经济停滞化是指中国目前的投资其实是用明天的产能过剩解决今天的产能过剩。消费占GDP的比重太低,而出口衰退一时又很难根本好转,这很有可能导致经济停滞化。
  如何能缓解目前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回流到实体经济中?郎咸平认为,目前赋税压力占据国内GDP的31%,民营企业负担过重,因此税改势在必行。
  中国股市需要更加成熟
  郎咸平认为,货币超发是造成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目前中国有70万亿的货币,比美国多30%,中国的经济体仅仅是美国的六分之一,郎咸平讲到,很显然,货币的超发带来了通货膨胀,同时,通胀也使得大量避险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向股市和楼市。
  对于房产税,尽管郎咸平认为,中国的土地是公有化,目前各地房价中大约有60%的成本是用于交土地出让金等相关税费的,因此再在房屋持有环节征收房产税就不太合理。但他也谈到,如果要想使房价下降,房产税或许是唯一手段。在其他投资领域,郎咸平认为,买黄金并不能对抗通胀,而股市仅存在短期机会。
  其后,郎咸平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记者问到:目前众多中国企业,如优酷、当当等选择了在海外上市,而并非国内的创业板市场,对此郎教授有什么看法。郎咸平回答说:美国股市对于企业利润并不看重,上市其实比国内市场容易很多,但上市后却会接受很多考验。如美国有很多对冲基金,靠做空股票牟利,因此一家企业在上市后如果出现什么问题,就会遭遇这些基金的做空,而美国投资者也可选择诉讼等挽回损失。此外,与A股市场依据利润情况决定退市与否不同,美国股市决定一家公司是否退市的标准是股价和股民人数。如亚马逊,曾经连续亏损8年,但投资者依然十分看好其成长性,其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网络公司,目前股价也接近200美元,而A股市场正是缺乏了这样的成长环境。

 

  巴曙松:美元为何选择贬值
  仅从美国的角度看,全球经常账户的再平衡过程客观上要求:要么美国的储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要么美元贬值。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达到峰值水平;2008-2009年全球总需求的萎缩使得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有所改善;2010年新兴经济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以来,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再度呈现扩大的迹象。
  理论上讲,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无非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储蓄率失衡。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恒等式:储蓄-投资=经常账户顺差,因此新兴市场经济体存在储蓄盈余,则经历顺差;而美国存在储蓄缺口,相反则经历逆差;二是汇率失衡。汇率水平偏离均衡值,无论是低估或者是高估,自然的结果就是出口竞争力失衡,从而导致经常账户失衡。
  因此,仅从美国的角度看,全球经常账户的再平衡过程客观上要求:要么美国的储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要么美元贬值。
  美国储蓄率上升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美国一直试图回避内部主动调整带来的压力,因此通过压缩储蓄-投资缺口实现再平衡的行为一直有意识地被抑制。
  截至2009年,美国国民净储蓄规模为-3274亿美元,GDP占比为-2.3%,较2008年的-0.4%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家庭、企业和政府三部门各自净储蓄规模为6603亿、2842亿、-12719亿美元。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美国净储蓄率变化的最大推动力是政府净储蓄的变动,家庭和企业储蓄相对比较稳定。从目前的情形看,未来几年,美国国民净储蓄率能否由负转正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是目前美国政府的大规模刺激性政策以及大规模的货币发行等政策依然在实施之中,短期内仍未见到实质性退出的动作,政府的储蓄水平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二是目前由于美国仍未完全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预期,使得目前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有所提升,然而如果经济复苏的趋势完全确立,失业率明显下降,那么美国居民的储蓄率能否维持当前的上升趋势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三是美国政府一直回避进行内部的结构调整,以促进储蓄率的上升,因为内部调整会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
  因此,观察未来美国储蓄率水平的两个关键指标,其一是美国何时可以实质性退出目前的财政和金融刺激政策,并开始修复财政;其二是美国的失业率何时出现明显改善,产能利用率何时可以提高,长期利率何时可以逐步走出超低利率水平。在这两个趋势尚未出现之前,不应期望美国经济可能通过储蓄率的调整来实现经常账户的再平衡,相反,美元贬值则会相应承担更多的调整压力。
  从汇率角度来纠正经常账户失衡,意味着作为全球最大逆差国的美国要通过汇率的贬值来实现平衡,这实际上是向其他国家转嫁调整压力的行为,特别是考虑到此次危机是美国自身储蓄率过低、金融体系过度投机等导致的,则这种转嫁压力的行为显得更为引人注目,而中国、日本和德国等最主要的顺差国则可能会在这种压力下形成一定的汇率压力。
  因此,由于汇率将承担更多的调整压力,为了增强美国经常账户的可持续性,美元汇率水平将经历趋势性贬值。但同时,由于美元目前仍然是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和波动将会使全球金融市场产生过度的不稳定和资金的频繁流动,因此,如果国际间的政策协调机制发挥作用的话,那么可以预期美元的贬值将会是渐近性的增量调整过程。

 

  皮海洲:深市有必要开办国际板
  上海国际板的推出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虽然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将池子解释为外汇储备,让试图借池子理论来加快国际板推出的人士大失所望。不过,在12月18日上证所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上,上证所理事长耿亮已经表示,上证所积极研究和推动国际板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有关国际板上市、交易等业务规则和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深入研究了信息披露、持续监管、跨境执法、投资者保护等重要问题,正为国际板的推出积极创造条件。耿亮的这番表态,使得上海国际板在2011年推出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应该说,上海国际板的推出是大势所趋。至于推出时候,则取决于市场条件是否成熟。而市场上之所以对国际板推出的呼吁接连不断,关键在于国际板的推出涉及地方利益以及一些部门的利益。就像创业板还未推出之前,深圳方面也是不辞辛劳地一而再、再而三地为此呼吁一样,如今上海方面孜孜不倦地为国际板鼓与呼,同样也是为了上海方面利益的缘故。
  实际上,从中国股市的发展大局而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出国际板是很有必要的。撇开地方利益之争,不仅上海有必要推出国际板,而且深交所也有必要开办国际板。
  上海为什么要推出国际板?一方面是上证所为了增加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上证所将沪市打造成蓝筹股市场的需要,从而使得沪市的蓝筹股市场既包括国内的上市公司,也包括境外的上市公司,以便把上证所建设成为一个有国际辐射力的蓝筹股市场。
  其实,上证所要推出国际板的理由同样适用于深交所。毕竟中国股市的对外开放,不只是上证所的事情。上证所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深交所也要面对这样的压力。虽然沪市与深市的定位有所不同,沪市定位为蓝筹股市场,深市定位为中小企业市场。沪市因此希望推出国际板,来做大做强蓝筹股市场;同样的,深市也可以通过推出国际板,来吸引国外中小企业,包括创业企业来深市上市,进而增加深市作为中小企业市场在国际上的辐射力。
  而且,就中国股市的实情来看,中小企业由于成长性优于蓝筹股公司,更能满足国内投资者的需要。相反,像汇丰银行等拟在上海国际板上市的一些老牌公司,基本上很难有大的成长性,其登陆A股市场后不一定能受到国内投资者的欢迎。而由于沪市的蓝筹股市场定位,这也使得国外一些中小企业不适合登陆沪市,因此,这就使得在深市推出一个满足国外中小企业上市的国际板很有必要。现在,美国股市接纳了当当网、优酷网等大批来自中国的中小企业,中国股市要想成为一个国际化市场,同样没有理由拒绝国外的当当网、优酷网来中国上市。因此,中国股市有必要在深交所也开设一个国际板,迎接国外的中小企业。
  不久前,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证监会正在加紧研究推动国际板建设。关于在深市开办国际板的问题,希望证监会能一并考虑。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