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将成下一场投资盛宴十二五投资达万亿_顶尖财经网

水利建设将成下一场投资盛宴十二五投资达万亿

加入日期:2010-12-21 19:07:3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下一个中国财政投资重点,依照当前的投资增速,“十二五”期间水利财政投资额可能达万亿元

  中国政府正在将水利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财经国家周刊》从多方获悉,中国国务院正在加紧起草一份“关于加强加快水利建设的决定”。消息人士称,这份预计明年出台的文件,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首次单独上升到中央《决定》层面的文件。

  据悉,文件核心是加快发展水利建设,其支持重点,由过去偏重大中型水利建设向大中型水利建设与加强小水利建设并重的方向转变,并将确立投资主体,建立投入、管理、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有专家印证,连续七年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2011年也会侧重和保障粮食安全、发展与现代农业密切相关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2月7日,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中称,“十二五”时期,关键要强化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将防洪抗旱减灾、解决民生水利放在今后财政投资和工作的重点。

  水利建设可能成为继高铁之后,决策层重点关照的下一场“投资盛宴”。

  投资新信号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延续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农田水利的重视,届时,中国政府会继续强化对农田水利的支持力度。”水利部农田水利司副司长倪文进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根据水利部数据,2009年全国水利建设总体投资规模为1894亿元,同比增速达74%。国泰君安分析师白晓兰预计,2010年水利建设的投资必定会超过2000亿元。

  中信建投分析师郑军说,假设“十二五”期间水利投资占GDP比例提升到0.6%,整个“十二五”期间GDP增速为8%,可以计算出未来五年水利基建规模将达9797亿元,如果达到最佳投资比例,有望达到1.2万亿元投资规模。

  以中国水科院为主的多名专家所做的《水利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通过对中国51个部门投入产出分析,确定水利基建的最佳投资应占GDP比重为0.79%到0.84%。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投资将涵盖防洪抗旱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水利建设等领域。

  2010年水利部公开的七项重大课题中,包括“公益性基础设施投入比较研究”、“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研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策研究”、“我国农业水价合理分担机制研究”、“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对策研究”以及“新时期湖泊管理对策研究”等项目。承接课题的有中国社科院计量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农科院等相关部门与单位。

  11月,部分研究机构已提交初步的研究结果,预计明年三月到六月会进行评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说,当前最被重视的两个研究领域是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研究、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项目。这些项目与公益性基础设施、农业水价等研究相互关联,集中反映了民生水利的投资方向。

  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如葛洲坝、粤水电以及大型的供排水管道生产企业都会迎来发展机遇。国泰君安分析师白晓兰说,水利项目是当前发展的侧重点,水利枢纽往往都具有发电功能,加大对大型枢纽工程建设,也会给水电行业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而在西北、东北等承接主粮产区和进行农田改造的地区,水利建设会迎来新一轮的政府投资。

  从产业链角度,国信证券分析师邱波认为,未来水利投资虽然规模庞大,但市场较分散,建设主体以当地水利建设龙头公司为主。同时,中小企业弹性更大,也会有较多获益。

  中信建投分析师郑军说,下一步水利重点投资的工程项目中,节能环保型的项目,如污水、污泥处理项目,因为有政府定价,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还历史欠账

  从2007年到2009年,中国水利建设基础投资为945亿元、1088亿元、1894亿元,平均只占到GDP的0.435%,远低于最佳投资值。而2007年之前,水利方面投资占GDP比重更低。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认为,今年不断爆发的洪水灾害,与财政对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投入的“欠账”有关。

  水利部数据显示,2009年,旱涝灾害造成了2053亿元的损失,超过该年水利建设投资总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综合研究室主任郭建军说,2010年贵州、云南、华北等地区严重旱灾和南方水灾频发,是水利失修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导致了粮食损失严重。

  1979年以前,是新中国水利投资力度最大的时期。而从1979年到“七五”末期,水利建设投资总量小,发展速度较慢,灌溉面积等工程能力效益基本上十年徘徊不前。1990年代初期开始,农田水利方面靠农民出义务工,不出工的以工资抵,虽然水利有所建设,仍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

  2006年后,因为取消农业税、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造成农田水利没有经费投入,劳力组织难,而中央的财政投入比起需要量杯水车薪。巨大的缺口导致了很多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水库、渠道淤积,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我们在还债”,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说,中国当前财政收入呈两位数增长,外汇储备也很大,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

  国泰君安分析师白晓兰所在研究团队分析指出,根据近年水利部文件和“十二五”规划中注重民生、节能减排的政策,水利项目投资力度将呈不断增大势头。

  瓶颈仍在

  然而,水利投资力度加大的同时,问题并没有都迎刃而解。

  “水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水库、枢纽,没有渠道,是通畅不起来的”,郭建军说。中央负责主导的偏向于大型水利项目,如三峡水库、江都水利枢纽等,而到田间地头的小型水库、水塘、毛渠,由于涉及面过宽,使得管理更为复杂。

  多部门管理的现状同样需要改变。

  从2007年开始,中央财政加大了对水利方面的投入,但是由于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扶贫开发办、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十几个部门都有管理水利项目的职权,造成部分地区重复建设、浪费,资金不能有效整合,投入效益不高。这种被业内人士称为“九龙治水”的多部门管理方式,导致职责不清,各自为政,水源、水质、供水、排水、治污、污水回用等各个环节相互脱节,难以协调。

  在投资决策体制方面,仍然存在上级确定的项目和地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地方所需要的一些项目,比如河道清淤或一些应急性项目,中央可能不批复。这造成地方想做的水利项目拿不到钱,不重要的或者不想做的还会有多余的钱。这不仅导致资金浪费、成本增加,还给部分政府部门创造了寻租机会。

  解决投入的问题,需要一个通畅的机制,要有法定的投资规范。原来自上而下的投资决策体制,要改成自下而上。郭建军认为,应该由更清楚具体水利状况的省市和地区来做项目,工程完成后,由中央财政给予补助,最大化投资使用效率。

  同时明确具体的中央、省、市县的事权和财权,即明确哪些水利项目是中央为主导,哪一些应该是省及以下地方政府的职责。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