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央企高管薪酬有玄机薪酬改革再“定夺”_顶尖财经网

金融央企高管薪酬有玄机薪酬改革再“定夺”

加入日期:2010-12-18 13:01:33

  金融类中央企业高管的薪酬,在国资委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联手启动央企高管薪酬改革的情况下,备受社会关注。

  日前由财政部启动的对金融业央企高管负责人薪酬情况的专项检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12月16日,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财政部目前正在对专项检查的结果进行归类整理,但“最终结果还没有出来”。至于下一步是否会有相关新政策出台,孙晓霞未置可否。

  由于同属央企,金融类中央企业高管的薪酬,在国资委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经联手启动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备受社会关注。而财政部相关人士则称,财政部此次对金融央企高管薪酬的专项检查,很可能与国企收入分配改革相关。

  检查结果归类汇总

  截至12月10日,财政部对23家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2009年薪酬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已经基本结束。这次检查,财政部调动了北京、上海、深圳等10个城市的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的力量——这个被简称为财政部专员办的机构,由财政部直接派驻地方,并有财政部实施统一垂直管理。

  记者了解到,在本次检查中,平均每个专员办检查两户企业,整个检查历时十天。“调查结果汇总之后,向国务院汇报,将由国务院拍板定夺。”上述财政部人士表示。

  本次财政部具体的检查内容包括:高管基本年薪测算情况、绩效年薪测算情况、薪酬兑现情况、福利性收入情况以及监督与管理情况等。

  2010年8月,财政部就曾发现,部分农信社和城商行存在人为调节利润、虚假处置不良资产和薪酬管理违反规定等问题。其中,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高管薪酬超规定问题至今未进行整改。

  不过,对于此次财政部的年终摸底,孙晓霞称与8月份城商行问题一事的曝光“没关系”。

  据悉,在检查中,专员办会把高管薪酬同员工工资进行纵向对比,与往年的工资情况进行横向对比,同时关注金融企业为负责人支付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各项社会保险等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等。

  2010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中央金融企业负责人薪酬审核管理办法》,规定金融央企高管薪酬的上限为280万元,同时,将高管绩效年薪与金融企业绩效考核挂钩。《管理办法》甫一出台,金融央企高管年薪应声下落。

  国资委监事会主席熊志军不久前在“首届国民收入分配与企业薪酬制度高峰论坛”上表示:“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对接的应该是市场化的国有企业,这是国有企业薪酬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在熊志军看来,国企薪酬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在实现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与市场接轨的基础下,逐步实现企业负责人薪酬激励制度完全与市场接轨。

  量化解决“不透明”

  “目前,高管薪酬标准不透明,而且薪酬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有点模糊。除了薪酬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隐性福利’需要好好查一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向记者表示。

  从中央金融企业上市公司年报来看,2009年,金融央企高管的年薪(与2008年相比)几乎都打了对折。最高的是中国人寿(601628)执行董事万峰,也不过93万元,其他的多在七八十万元之间。

  问题是,上市公司披露的并非是高管收入的全部。以四大行为例,其年报关于高管薪酬表后的一条注释暗露玄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行董事长、监事长、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最终薪酬正在确认过程中,其余部分待确认之后再行披露。”但是,此后至今,无一家披露。

  无独有偶。2010年初,国家审计署对中国人寿进行审计的时候查出,新华人寿为47名高管购买了高额养老金,其中前总裁孙兵退休后每个月领取9.28万元。此方案违反了金融类国有企业领导人廉洁自律的规定,被审计署于今年10月披露,有关部门将予以调查并进行严肃处理。

  除了高管薪酬不透明之外,根据银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银行高管绩效薪酬超过40%的应采取延期支付方式,且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因此,银行高管薪酬中其余未确认部分很可能就是延期支付的部分,换句话说,高管实际薪酬远不止年报中目前披露的数据。

  另据德勤人力资本咨询《2010年A股上市银行总人工成本与高管薪酬分析》报告显示,只有城商行高管薪酬水平与银行整体的业绩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即业绩越好,董事长和行长的薪酬就越高;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表现出可靠的相关性。至于国有大型银行,则因为其披露的薪酬数据不够完整,因此其与业绩的相关性尚不十分确定。

  对接收入分配改革

  金融央企高管收入水平突然而至的专项检查,现在看来很可能与整体性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间或相关。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包含收入分配改革等目标和指标。

  “到2015年,假若中国GDP仍然维持在7%~8%的增速,按照‘十二五’规划两个同步要求,争取在‘十二五’期末(2015年)使居民收入、劳动报酬两个比重分别提高四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年实际递增速度达到9.5%,劳动报酬达到9.7%,使全社会工资(包括私营企业)总额比重提高五个百分点,全社会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年递增速度达到11%。如果达到以上水准,加上CPI,名义工资可每5年翻一番。”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在首届国民收入分配与企业薪酬制度高峰论坛上表示。

  正如发改委官员所言,苏也希望这些量化的具体指标能够纳入到“十二五”规划当中去。

  一方面,要保证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还要控制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行业收入要控制在8:1左右。我们希望这一指标也能够纳入到规划中去。”另据了解,目前,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偏大,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相差了15.9:1。

  “三大两并存”是薪酬分配不合理的集中体现。三大是行业收入差距偏大,地区收入差距偏大,特别是企业内部的部分高管与一般职工收入差距偏大。两个并存,就是相当多的低岗工资偏低和部分低岗工资不低并存。

  此外,我国地区收入差距也偏大(2.6:1)。“这只是账面上,制度外的还没有算在里面。特别是企业少数高管,最高薪酬相当于社会收入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2007年,全国百强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58.39万元,是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加上股权激励收益,估计相差30倍以上。其中18个金融企业高管平均年薪351.1万元,是金融行业职工平均工资4.94万元的71倍,是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140.8倍。中国平安(601318)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年薪高达6600万元,是同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2647倍!

  “如果‘十二五’期间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的增长不低于五个百分点,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恢复到50%以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计算。2005年,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为50.4%,此后逐年下降。

  苏海南推算:实际工资收入与统计局发布的在岗工资收入的差距大约在20%左右。但对于这种说法,记者未能从统计局得到回应。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