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宗琦中国证券报:2011年结构行情难见休止符_顶尖财经网

蔡宗琦中国证券报:2011年结构行情难见休止符

加入日期:2010-12-18 10:10:21

  “别老盯着上证综指!”不上不下的上证综指让一些投资者变得没有耐心,面对MSN上重复的请教,一位私募操盘者颇为无奈地回复,“它的涨跌对赚钱越来越没指导意义”。

  在诸多机构眼中,过去的一年,市场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大盘股与中小盘股彻底分道扬镳。也许未来,有更多的股票卧地不动,但一定会有新的股票演绎当年万科苏宁电器的高成长神话。“看指数炒股”的老套路正在被市场抛弃,研究细分行业以及侧重个股分析将成为未来真正的赚钱利器。

  再见,齐涨齐跌

  “你可以锁仓,然后出去旅游”,上述私募操盘者通过MSN签名档如此劝告客户,“并不是我看好接下来三个月的走势,只是怕他们忍不住”。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他已经帮助一批客户提前埋伏了首创股份等环保股、沈阳机床等高装股。在他看来,过去一年的走势足以证明大盘涨跌与这些具备长期利好的股票关联度越来越小,即使大盘接下来进入节前的冬歇状态,也不会掩盖他们的光芒,“何苦每天看着股指涨跌心里添堵”。

  这种看轻大盘的逻辑正获得越来越多人士的认可。近期私募圈的一次聚会上,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泽刚断言,“今年既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而是一个两极分化的市场”。

  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师陈祥生说,在2006年-2008年的股市周期内,沪深300指数与中小板指走势基本相同。但进入到2009年,小盘股表现开始强于大盘股,特别是进入10月以后,两个指数表现开始分化:中小板指一路上涨,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基本处于横盘整理。

  在2010年7月开始的这轮行情中,沪深300指数依然不见起色,但中小板指却悄然发生着巨变,已经超越2007年牛市的最高点,创出历史新高。“目前,这一趋势仍无逆转迹象”,陈祥生说。

  就两个指数的估值来看,体现得更为明显。沪深300指数PE自2009年中创出高点后就不断下跌,2010年长期徘徊在17倍左右。反观中小板指,估值水平在2009年一直保持在相对高位,进入2010年更是不断抬高。就两个指数的估值比来看,其上升拐点自2009年中就已出现,在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该比率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2.4的水平。

  放弃惯性思维

  面对冰火两重天的行情,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成介绍,在2010年初,国泰君安曾想用投资时钟(美林证券于2004年提出的一种自上而下,基于“经济阶段划分”、“资产轮动”和“行业轮动”的投资方法)来解释市场。但2010年,股票市场围绕投资时钟跑了两圈,这意味着自上而下选择股票的方法很难奏效,“主力很聪明,买入了大量小股票,消费股、新兴产业股,按照业绩、政策支持和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挖掘投资机会”。

  而调结构的宏观政策大局也左右了大盘的结构。一位资深私募人士大胆断言大盘齐涨齐跌、赌对了大盘就能赌对收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在他看来,投资者喜欢追求股市的短期回报,忽视了大行业成长周期带来的诱人回报,“这是被大盘惯坏了的投资惯性思维,过去20年这招管用,但在‘十二五’期间,一些行业在决策层眼中会变成明日黄花,另一些行业则是升起的新星,所以不能再抱着大盘买卖个股”。

  与其观点相似,看好消费等板块的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执行总经理卢赤斌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消费等主题所带来的收益率将超越整体大盘的收益率。尽管这类股票与一些大盘蓝筹股比较估值更高,“但是做投资并不是简单地比估值,还需要关注其他因素。例如,成长性、利润率,所以今年相对贵一些的股票,明年看来其估值就不高了”。

  淡化大盘

  “尽量淡化大盘,关注个股”,掌管着今年前三季度业绩最佳资产管理产品的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周良谈及明年的投资时表示,未来想在股市里获得超额收益将着重对个股选择。“影响大盘的信息更为公开,较少存在不确定性,想作出比别人更准的判断很难,还不如把精力花在对个股的挖掘上。个股更容易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取得超额收益”。

  “短期内A股的估值中枢将继续维持在目前水平,长期看估值中枢将由经济增长和流动性收紧双方的力量决定,上移的概率较大。”陈祥生说。在他看来,2011年大盘股仍将受制于自身原因或外部约束,保持在低估值水平,而小盘股的核心动态市盈率将在40倍上下,依然是投资的首选。“大盘股低估与中小盘股高估并存的局面将持续存在,这一分化的结构将延续到我国经济转型顺利完成”。

  新兴行业带来的投资机会几乎被所有接受采访人士看好。李泽刚表示,我感觉很意外的是,在市场全流通、产业资本更大规模介入资本市场后,股票的波动性丝毫没有降低,尤其是中小盘股波动性仍然很大。未来三至五年,上涨五倍甚至十倍的机会一定在新兴行业中产生。

  2011年,他看好“一个大行业、两个小行业”。大行业指的是高端制造业,两个小行业则是通信和互联网运营与环保,“仔细观察新兴产业,在新一轮政策指引下,环保行业可能会出现产业需求的爆发性增长,环保公司多数规模较小,未来面临着小公司成长为大公司的机会”。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