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后中信证券豪赌直投 金石52亿注资逼底线_顶尖财经网

华夏之后中信证券豪赌直投 金石52亿注资逼底线

加入日期:2010-11-8 7:41:41

  中信证券:华夏之后豪赌直投,金石52亿注资逼底线

  转让中信建设和华夏基金股权之后,直投金石投资潜在收益超过20亿成中信新宠

  理财周报券商实验室研究员

  任家河/文

  失去了太阳,还有月亮;失去了月亮,还有星星。剥离中信建设,即将割舍华夏基金,中信证券难免“伤筋痛骨”。幸好,它牢牢抓住了金石投资这颗星星。正是借着这颗星星,中信证券打出了业务转型这张漂亮的牌。

  “52亿元的注册资本已经是金石投资的最高限额,中信证券将凭借券商直投率先实现业务转型”,上海一位券商业资深人士评论。未来两年,金石投资直投项目陆续进入收获期,有望为中信证券扳回一局。

  中信证券三季报披露,中信证券将金石投资注册资本增至52亿元,直抵监管层要求的底线。按证监会规定,券商设立直投子公司的自有资金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5%。按此要求,金石投资注册资本最高可增加到52.36亿元。

  如此一来,原本几成定局的局势峰回路转,再次变得扑朔迷离。此前,业内一致认为,中信证券转让中信建投和华夏基金股权,业绩将不可避免大幅下滑。

  股权转让将抽空30%业绩

  中信建投53%股权转让即将尘埃落定,只等证监会审批通过即可完成股权交割。一拖再拖之中,华夏基金也到了非割不可的境地。业内人士预计,即使今年四季度无法完成对上述两项股权的转让,明年之初也会如期进行。

  中信建投和华夏基金作为中信证券的重要利润来源,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但受制于上市券商“一参一控”的要求,中信证券不得已而忍痛割爱,2010年7月底,中信证券将中信建投53%的股权转让出去。目前转让事宜正待审批,审批通过之后即可完成股权交割。

  相比之下,华夏基金51%的股权转让则要曲折的多,虽然有消息称,华夏基金股权转让已经基本明确,大约作价50亿元,但受让方身份仍未获公开。

  截至11月5日,华夏基金转让结果仍然扑朔迷离。有券商研究员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华夏基金每年为中信证券贡献数亿元净利润,中信证券当然不依不舍,一再将股权转让事宜拖后。

  但中信证券一位内部人士解释,华夏基金股权转让迟缓有其历史原因。早先贝尔斯登希望介入华夏基金,但金融危机导致贝尔斯登破产,股权转让搁置。后来华夏基金股权转让几经波折,都未能成行,但中信证券一直在为华夏基金股权转让一事奔波。

  据国泰君安证券行业分析师梁静测算,若不考虑一次性转让收益,中信建投和华夏基金股权转让对业绩的影响在-30%左右。

  以中信建投为例,中信建投53%的股权转让之后,其财务报表将不再合并入中信证券,仅以成本法计算其所持有的7%股份。据梁静测算,中信建投股权交割之后,中信证券网点数量减少46.9%,客户保证金减少29.9%,市场份额减少28.1%。同时,中信证券股票承销份额较少29.5%。

  不过,两股权转让项目150亿元股权转让巨额收益或将帮助中信证券率先实现业务转型,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

  中信的第三条突围之路

  对中信证券而言,股权转让所获得的150亿元巨款,也许并非祸事。国金证券分析师表示,股权转让将对营业收入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应重点关注的是,中信会拿这150亿干什么?

  对券商而言,经纪业务是收入主要来源,投行保荐承销则是制高点。但这两块目前均进入激烈的红海厮杀阶段。大小券商拼佣金、拼通道,导致经纪业务所占比重越来越少。而投行业务上,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项目数量多,引起各券商激烈争夺,各中小券商四处撒网,重点捕捞,传统大券商失去了既有优势。

  由于大项目较少,中信证券三季度承销收入不升反降,环比下降40%,同比下降12%。而中信建投53%股权的离去和华夏基金的转让又使中信证券的盈利前景变得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中信证券不得不寻求新的业务突破。金石投资成为中信证券突围的重要一步。从中信证券巨额注资金石投资来看,巨额可投入资本将从资金上保证其直投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

  同时,金石投资子公司中信创投2009年来开始参与定向增发,目前已参与晋西车轴和传化股份两家。国巨创投董事长邱天认为,国内大部分中小企业正在起步阶段,创投业将有8—10年的好时光,未来金石投资有望成为与经纪、投行并列的新的增长极。

  金石投资“点金”至少20亿

  作为首批获准成立全资子公司开展直投业务的两家券商之一,中信证券比中金公司走得更加迅速。截至目前,金石投资已经将中金佳成远远抛在了身后,领跑券商直投业务。

  自从2007年9月中信证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关于中信证券开展直接投资业务试点的无异议函》,金石投资就成为了中信证券的战略投入重点。

  据理财周报统计,2007年中信证券直投刚被批准时,金石投资的注册资本仅8.31亿元人民币,与中金佳成6亿元注册资本相差不远。但之后几年中信证券的一系列动作,却让金石投资声名鹊起,投资规模渐大。2008年金石投资增资6.69亿元,2009年增资15亿元,2010年增资10亿元,至三季度结束,金石投资注册资本40亿元,而且尚有12亿元增资已经董事会表决通过。注入之后,金石投资的注册资本达到52亿元人民币,直抵监管层要求的券商设立直接投资专业子公司的自有资金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5%的底线。

  对于注册资本连续增加,金石投资CEO崔建国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所有注册资本均为自有资金,金石投资有权进行合理使用。但对于金石投资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崔建国十分低调,不愿多言。

  事实上,这位低调的CEO领导了一个“贵族”出身的团队。金石团队共由23名职员组成。23位职员中,要么出身清华北大和人民大学,要么毕业于国外名校、有外国投行经验。

  目前金石投资项目数量已达20家、投资额接近20亿元,直投项目已经陆续进入收获期。

  2010年,金石投资的机器人、金石投资的子公司中信创投投资的理工监测和威创股份都可解禁退出,按照三家公司目前的股票价格,金石投资潜在收益6.4亿元、潜在收益率9.6倍;而考虑到已上市的直投项目,金石投资的潜在收益超过20亿元,这些收益将在未来2-3年陆续释放出来,颇有点石成金之势。 

(责任编辑:王瑾)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