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暗“降” 被误解的涨薪潮_顶尖财经网

明升暗“降” 被误解的涨薪潮

加入日期:2010-11-6 12:06:47

  算下来,老陈夫妇已经在广东中山做清洁工17年有余。夫妻俩的工资从上世纪90年代的每人每月四五百元,涨到现在的八九百元。

  十多年来,夫妻俩工资增长的速度极为缓慢。这与近期外界传说的工资动不动就增加了40%~50%,甚至成倍的增长,形成明显的反差。

  中山大学公共事务调查中心的报告认为,农民工家庭总收入增加的同时,各项支出亦同时显著增加,由2008年的700.21元增加到今年的981.75元,增长近35%。也就是说,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增加,基本上被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所吞噬。

  消失的“意外收获”

  老陈夫妇是典型的第一代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缺乏技术,曾经年轻力壮但如今越来越老弱多病,上头还有年迈的老人。

  刚到广东时,夫妇俩的工资加起来接近1000元,这在当时算是比较“富有”的。那时,夫妻俩还不用自己租房子,这些钱差不多就是纯收入了。工作之余,老陈夫妇还能从当地的街坊那里拣回许多废旧的电器来卖,这块儿收入尽管不稳定,但往往有不少“意外收获”。

  工资虽在一年年的小步上升,但夫妻俩却感觉日子一年不如一年。除了物价在上涨,他们还发现,当地的街坊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大方地把废旧家电扔到外边,而是自己留起来卖。老陈由此感觉,当地的普通百姓甚至不比10年前那么有钱了。

  拣破烂的“意外收获”在不断减少,为了尽可能让“小日子”维持如前,老陈开始另谋出路。身边有一些老乡开始在下班时间踩人力车,虽辛苦一点,但每月也能挣上千元左右。

  前几个月,夫妻俩的工资又有了一次小幅调整,分别加了150元左右,但扣除最近才上的社保费,实际增加入袋的只有100元。现在两个人的家庭总收入接近2000元。

  物价在上涨,包括房租在内的平均每日支出也在上升。过去夫妻俩不到30元能过上一天,现在50元都不够花。如今,夫妻俩每月只能余下400~500元。两个儿子在西部的一个城市打工,要是儿子那边有点什么事要去看一下,夫妇俩要为买火车票下很大的决心。

  老陈的村里有十来个人也像他一样在中山市做清洁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遭遇是珠三角农民工,尤其是第一代农民工的生存现实。

  劳工薪水“补偿性”普涨

  2010年5月,中山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从前两年的770元涨到了920元;更早的2007年与2006年,此间的最低工资标准为690元;而在2005年之前,这个数字为450元。与此同时,广东乃至全国主要经济发达地区都纷纷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自今年春节以来,珠三角遭遇的劳工荒紧缺程度超过历史任何时期。用工荒以及与之相伴的停工潮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工人一改过去缺乏议价能力的窘境,从而获得劳动力价格上涨。外界通常会把这种“补偿性”的增长视为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据中山大学公共事务调查中心与媒体联合调查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农民工人均每月家庭总收入为1398.14元,到2010年上半年,这个数字上升到1886.05元,增长37%。

  国际人力咨询机构美世公司近期的一项调查亦显示,来自全国的358家公司预计,劳动力成本(包含底薪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加班工资的增加)上升幅度将超过20%,甚至少数公司反馈将有30%的预期劳动力成本上升。

  欧博管理顾问总裁曾伟长期为珠三角制造企业提供管理服务,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近两年来,他们所接触的制造企业中,薪资增幅最大的是技术类工人。如家具、五金企业里的木工等技术工种,月工资由过去的2000~3000元,已经上涨到3000~5000元,涨幅最高超过五成。

  服务行业受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亦非常明显。以中国最大的中式快餐店真功夫为例,其在全国各地的人工成本,近两年已经增加了15%~20%左右。真功夫执行董事洪人刚告诉记者,作为劳动密集型的餐饮业,劳动力成本是其“非常关注”的一项重要成本,加上原材料采购成本的上涨,这两年餐饮业的成本压力在不断增大。

  “那些路边的快餐业受成本影响的冲击更大,”洪人刚说,“由于真功夫有非常大的采购规模,对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采购成本涨幅相应比普通餐饮企业要小。”

  名义工资上涨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近日分析称,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正在发生改变,这预示着以工资为代表的居民收入提高将成趋势。从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分行业数据看,工资推动型成本上升成为PPI新因素。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说,当前劳动生产率依然高于工资增幅的现实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物价上涨将是长期趋势,但短期内对整体物价上涨影响有限,还不会引起恶性的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通胀预期,应该与劳工成本关系不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只是财富初次分配的问题,而中国的通胀更多与财富的再次分配以及外部输入有关。他认为,当前中国只存在名义工资的上升,而不存在劳动力成本的真实上升。

  东莞圣羽诗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惠英告诉记者,该公司的上游OEM厂家已经将出厂价格提高到去年的25%~35%。促使他们涨价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原材料与人工成本的上涨,但是,圣羽诗自己的销售价格只能提高15%~20%。

  曾伟表示,尽管家具、五金等企业中的技术工人工资大幅度提高,但这些企业的人工成本占其总成本比重亦只有10%左右,其传递效应应该被管理成本等其他相对固定成本摊薄。这些企业本身因竞争激烈而缺乏提价的能力,因此,这些成本是否直接、完整的向外部传递出去,尚待仔细考量。曾伟认为,微利生存的状态,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很低,已经造成一批企业的倒闭,预计这种现象仍会持续。

  今年上半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说,中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劳动生产率在1994年至2008年的年增速达20.8%,而同期制造业的工资年涨幅为13.2%。在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基本同步增长的情况下,单位劳动力成本仅仅温和上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曾经历了一段高通胀时期,1989年及1990年的通胀率分别达到了10.1%和9.8%,当时,港府亦认为公务员及私人部门的工资增长推高了通胀。但是有研究者发现,1983年~1991年,香港全部行业实际工资的平均增长率仅为1.6%。
(责任编辑:明明)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