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计划在未来8个月买进价值6000亿美元的国债,其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尽管受到不少国家的“诟病”,但这些“诟病”的出发点都在于美国再次印钞所可能引发的本国资产泡沫。对于资本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来说,“吹泡泡”几乎已经很难避免,问题在于这个“泡泡”会吹多大。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主要股指已创下两年多以来的新高,我们的投资者自然会关心A股的“泡泡”能吹多大。
我们国家也是新兴市场国家,在美元继续疲软所导致的资本流动中,很难避免热钱的冲击,尽管管理层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缓和或平抑这种冲击,但资本市场同样也会呈现出吹“泡泡”的特征,这时估值似乎又成为了鸡肋,关键点再度转移到了成长性,或者说是“想象空间”。
笔者回想起1664点到3478点的行情,当时也是一个“吹泡泡”的过程,处于金融危机影响的A股市场当时肯定不能说有基本面的支持,但就是由于流动性的充裕导致市场一直具备“想象空间”,并引领A股一路走高,指数翻了一番。我们不能判定这次指数是否还能翻番,但起码可以确定一点,“吹泡泡”不会无限,只是现在还在路上。尽管“泡泡”总有戳破的一天,但对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不能在“吹泡泡”还在进行的时候就开始去死等“泡泡破”的发生,这样会丢掉很多盈利机会。
当周五凌晨美元指数跌破76以及金价再创历史新高的时候,A股投资者对于股市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有色和黄金,事实也证明这一判断并没有错。假如美元继续保持弱势,目标直指2009年11月底的74.18和2008年3月中旬的71.15的话,那么由此所引发的大宗商品上涨就很难避免,金价走势已经说明了这个趋势,后面不排除原油、铜、铝、锌等价格还会出现上涨。这个假设要是成立的话,有色、煤炭等等资源类的股票无疑还会成为市场中吹“泡泡”的主要目标。但能吹的只有有色、煤炭吗?显然不是。
对于通货膨胀,恐怕每个人现在都有感受,身边的物价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提高很多,而且这一趋势还看不到有改变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围绕通胀所展开的主题投资就还会继续,尽管可能不会像有色那么有声势,但逐级走高将是这类品种的足迹。
另外,“十二五”也将是现在资金虎视眈眈的题材。相关产业的发展究竟会给公司基本面带来多大的收益还是个未知数,但股价可不会等每股收益提高了才会上涨。最近盘面上已经有了这种题材炒作的苗头,航天股的上涨就是一个提示。近期不少媒体都围绕“十二五”可能引发的投资机会进行了相对系统全面的梳理,投资者完全可以在其中寻找自己认为具备爆发力的领域进行投资,而这种投资千万不要拿估值去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