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最大问题:重组中猫腻多_顶尖财经网

证券市场最大问题:重组中猫腻多

加入日期:2010-11-23 16:13:04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等五部门《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意见》,要求证监会要会同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预防腐败局等部门抓紧开展一次依法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专项检查,查办一批典型案件并公开曝光,震慑犯罪分子。

  此次打击内幕交易的力度之大称得上是前所未有,同时也说明了目前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某些股票飙升与黑幕有关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今年7月就说:打击内幕交易,形成综合防控内幕交易体系是当前证券监管执法的一项重点工作。尚福林表示,近年来,证监会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市场上发生较多的庄家操纵股票、欺诈上市、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内幕交易案件发生较多,特别是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内幕交易问题成为市场监管的主要矛盾,必须高度重视,重点打击,综合治理。

  并购重组是证券市场一个最热门的题材,因为重组常常使一家公司脱胎换骨,股价也就一飞冲天,大多数公司公布重组方案后股票复牌,都伴随着一定数量的涨停板,或者一步到位暴涨。如今年涨幅最大的股票广发证券(000776,股吧)(000776)、ST昌河(600372)都是重组复牌的股票,复牌当天涨幅分别为461.99%和168.82%。

  如果能提前获得哪家公司要重组的消息而“潜伏”进去,那么,一下子就能获得极大的暴利,因而,股市里很多人到处打听重组的消息,参与重组的一些知情人也不甘浪费大好机会,于是,内幕交易这几年层出不穷,成为股市一个毒瘤。某些股票飙升的背后,往往是一个黑幕。比如,2007年7月2日到9月10日,中山公用(000685,股吧)(000685)连续16个涨停板,股价从6.76元一跃升至31.1元,翻了4倍,股价暴涨的原因就是重组。但是,今年7月15日公司发布的公告称:公司原董事长谭庆中和原总经理郑旭龄因涉嫌泄露内幕交易信息犯罪被刑事拘留,7月5日经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又一个重组股背后充满着猫腻。

  内幕交易案件上升势头快 2005年股改以来,上市公司退市少了,重组多了,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优化资源配置,近年来对本地上市公司进行资产整合,对于一些业绩很差到了退市边缘的公司,总是千方百计不让本地公司退市,重组就成为这几年最热闹的题材之一。年底更是重组的高潮期,目前,已经有济南钢铁(600022,股吧)、路桥建设(600263,股吧)、广电信息(600637,股吧)等几十只股票停牌等待重组方案出台,其中,相当一批是ST股票,如*ST宝硕、*ST盛涛A、*ST矾钛等等,今天,又有泰达股份(000652,股吧)(000652)、ST四环(000605)发布公告称因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

  重组多,内幕交易也越来越多,成为证券市场最大的问题。从证监会受理的证券市场违法案件线索来看,内幕交易案件上升势头非常明显,差不多要占一半。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上周表示,2008年以来,证监会共调查内幕交易案件295起,占新增案件的45%。今年1至10月,证监会共受理内幕交易线索114件,立案调查内幕交易案件42起,因内幕交易对16名个人、2家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将15起涉嫌内幕交易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针对这种内幕交易犯罪的高发势头,加大了打击力度,统计显示,2008年移送公安的内幕交易案件为4起,2009年移送8起,今年以来已移送15起,证监会对内幕交易的执法力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交易所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监管,如要求申请并购重组公司提供内幕知情人名单,及时核查公司停牌前二级市场交易情况和相关内幕信息知情人的交易情况,监察是否有内幕交易。

  建长效机制打击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滋生腐败等一系列犯罪行为,如黄光裕的内幕交易案就牵出很多大案要案,高淳陶瓷资产重组牵出南京原经委主任刘宝春、其妻陈巧玲股市内幕交易案,成为全国首起国家机关人员涉足内幕交易被诉讼刑责的案件。刘宝春于2009年2月至4月间,代表南京市经委参与重组高淳陶瓷,他将未公开的重组信息告知其妻陈巧玲,并先后多次买入高淳陶瓷非法获利近750万元。

  这些案件使得打击内幕交易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内幕交易涉及方方面面,出现参与主体复杂,交易方式多样,操作手段隐蔽等新动向,查处工作难度很大。因此,打击内幕交易不光是证监会的事情,这也是国务院转发《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意见》的原因,国务院办公厅的这个《通知》,要求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内幕交易的危害性,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构建对内幕交易“齐抓共管、打防结合、综合防治”的长效机制。

  打击内幕交易既要加强监管,严打犯罪行为,更要从源头上抓起,就是从制度上堵漏洞。《通知》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并实施上市公司内幕信息保密制度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尽可能缩小内幕知情人范围,原则上应停牌后或非交易时间研究论证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等;抓紧出台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等等。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希望有力地遏制内幕交易的高发势头。

   【焦点关注】 一批内幕交易案件曝光

  在严打内幕交易的同时,证监会加大对案件查处结果的披露力度。今年以来已陆续公布9起内幕交易案、3起基金经理“老鼠仓”案的查处机构。通过这些案件,不仅揭示出内幕交易不同的违法手段和严重的违法后果,彰显出监管部门的执法决心,也在时刻提示广大投资者远离内幕交易。

  首例单位内幕交易罪

  不久前,厦门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决的上海祖龙案,是首个法人单位犯内幕交易罪。创兴科技(600193)是厦门的一家A股上市公司,目前已经更名为创兴置业(600193,股吧)。2007年2月开始,原董事长陈榕生计划将其所控制的上海振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资产注入创兴科技,由此也开始了一个内幕交易。 2007年初开始筹划资产注入时,陈榕生将他控制的上海祖龙、上海振龙等公司的资金5090万元,陆续转入其控制的股票账户,利用内幕信息大量买卖创兴科技股票。股价从3月初的5元/股左右一路上涨到5月8日的16.54元/股。尽管5月24日创兴科技发布公告取消了相关资产注入方案,但他已获利丰厚,累计账面盈利1915万多元。

  厦门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定陈榕生任董事长的上海祖龙犯内幕交易罪,被判处罚金1915万余元;陈榕生本人犯内幕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上海祖龙违法所得1915万余元上缴国库。上海祖龙因此成为首个因内幕交易被刑事判决的法人单位。

  首例过失泄露内幕信息 2007年10月,珠海格力集团准备将房地产业务借壳上市,格力集团副总裁、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鲁某委托况勇联系寻找壳资源。况勇曾任格力集团财务部副部长、格力电器(000651,股吧)董事会秘书、格力集团投资部部长等职,2005年从格力集团辞职。况勇通过其同学黄某找到了西安海星现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某,商谈海星科技卖壳事宜。但就在双方口头达成一致意见的当天(10月25日),两个神秘账户分别动用35万多元和25万多元,买入海星科技55000股和39600股,第二天海星科技就涨停了,随后股价一路飙涨。

  经查,两个神秘账户的主人一个叫徐琴,一个是李某,这是一对夫妻。特殊的是,徐琴是格力地产(600185,股吧)借壳上市谈判主要参与者况勇的外甥女,更特殊的是,况勇妻子张蜀渝是徐琴账户的全权代理人。在调查过程中,况勇否认他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股票,而是表示自己与海星科技联系格力地产借壳一事时,妻子在电话里听到了,妻子张蜀渝也称是从丈夫打电话中听到此事,因而推荐徐琴买入海星科技股票,这次操作最终获利112346.05元。

  对于这种情况如何认定,最终证监会还是认定这是内幕交易,属于重大过失泄露内幕信息和意外被动获知、传递内幕信息案例,是我国证券市场第一起类似案件。

   【焦点链接】 什么是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是指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行政审批部门等方面的知情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在公司并购、业绩增长等重大信息公布之前,泄露信息或者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谋取私利的行为。内幕交易行为人为达到获利或避损的目的,利用其特殊地位或机会获取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违反了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侵犯了投资公众的平等知情权和财产权益。内幕交易丑闻会吓跑众多的投资者,严重影响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同时,内幕交易使证券价格和指数的形成过程失去了时效性和客观性,它使证券价格和指数成为少数人利用内幕信息炒作的结果,而不是投资大众对公司业绩综合评价的结果,最终会使证券市场丧失优化资源配置及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内幕交易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以下几种:

  内幕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者根据内幕信息建议他人买卖证券;

  内幕人员向他人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

  非内幕人员通过不正当手段或者其它途径获得内幕信息,并根据该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证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顶尖财经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