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峰中国证券报:国债期限利差收敛或预示A股转向_顶尖财经网

张勤峰中国证券报:国债期限利差收敛或预示A股转向

加入日期:2010-11-18 8:35:12

  从越过年线,到登上3186点的阶段高点,大盘花了近一个月;而由3186点跌回年线下方,仅仅只过4天。在股指从天堂跌回地狱的同时,市场预期也由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未来市场将在震荡整理中等待新的指引——货币政策的实际变向,在这一过程中,债券期限利差的变化将对股指运行趋势具指示意义。

  流动性预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毋庸置疑,始于9月末的“冬季攻势”有赖于市场高度趋同的流动性泛滥预期。进入四季度,当财政激励陷入债务扩张的困境时,货币手段再一次成了发达国家的不二选择,从日本降息到美联储推出第二版量化宽松,货币扩张的浪潮不断强化着新兴市场资本流入的预期;国内方面,跨过季末时点的商业银行放贷欲望也日趋强烈,外汇占款扩张与商业银行信贷冲锋的双轮驱动令以M2表征的货币流动性愈加泛滥。

  当流动性预期成为市场主导的投资逻辑时,新一轮资产价格膨胀的行情拉开了序幕。而在宏观数据确认基本面稳健增长之前,对经济的顾虑掩盖了对通胀的关切,数量调控的温和姿态、央票利率的风平浪静、通胀见顶回落的既有预期,为流动性推动型行情的发展壮大营造了温和的政策环境。期间,虽然有差别准备金等政策预警,但很快就被高亢的市场情绪所淹没。

  然而,市场高度趋同的投资逻辑,意味着流动性“题材”有被过度“消费”的风险。事实是,10月份经济数据刚刚“露面”,市场一致预期便遭到了颠覆。一方面,欧洲债务问题再次浮出水面,美元很快脱离年内低位并展开持续反弹;另一方面,国内超预期的通胀形势,以及货币当局“数量”“价格”并举、加息升值并举的强硬姿态,与市场原有预期形成巨大反差。伴随着市场对流动性行情的质疑和反思,大盘迎来了一次急剧的纠偏式调整。

  等待新指引

  关注债券期限利差变化

  在市场以剧烈方式宣泄了预期的落差之后,前期过快上涨的路径和过度乐观的情绪得到了一定的修正。多数市场观点认为,尽管政策抑制预期、资金面风险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市场预期依然偏谨慎,但近期的调整尚不会成为趋势的转折,短期大盘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有限。

  未来市场或许需要在震荡整理中等待新的指引,即政策面与流动性博弈结果的明朗化。如果未来货币政策出现方向性的逆转,则流动性趋紧是必然趋势,股市进入下行通道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而对于货币政策的变化,债券市场往往更加敏感,加上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存在,使得近年来债券市场走势对于股市的指导意义日益显著。数据显示,我国10年期与2年期国债利差(10s-2s)与A股走势近年来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且,该利差水平的几次大的方向性逆转均与A股市场的几次大的逆转一致。

  例如,银行间国债10s-2s在07年7月达到134BP的阶段高点,随后逐步收窄直到08年10月才重新扩张。而A股市场恰好在07年7月结束了1个多月的休整,发起了向6124的冲锋;08年10月底也正是09年流动性“融冰行情”的启航点。又如,从今年7月开始10s-2s掉头向上,上证指数也在同期完成探底,随后酝酿了近一轮持续上攻行情。

  由于政策预期的提前反馈,7月份以来债市收益率重新向上修正,特别是9月份之后,收益率曲线呈现出典型的陡峭化上移特征,10s-2s被迅速拉大,并在11月初创出了141BP的阶段高点。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政策预期的强化,近期短债开始主动向上收敛期限利差,10s-2s在近7个交易日快速回落了近20BP。联系到A股市场的走势,历史似乎正在重演。

  从历史来看,如果平坦化成为未来收益率曲线的主要运动方式,或许预示着股市将承受较大的压力。不过,近期的收窄并不足以断定未来收益率会继续平坦化运行,期限利差的趋势性转折需要更多时间和证据验证。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