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创业板幕后最大赢家_顶尖财经网

平安证券:创业板幕后最大赢家

加入日期:2010-10-28 8:23:46

  创业板公司资本暴富的故事不断,在103家创业板公司集体资本狂欢中,那些幕后42家券商的身影无法轻易忽视。或许可以说,在这条创业板利益生产链上,它们才是这场资本大戏的导演和大赢家。

  在全国106家券商中,能够掘金创业板的只有42家券商。而平安证券是绝对的“创业板券商之王”。103家创业板公司中,平安证券保荐创业板公司17家,共计超募76.68亿元,占据创业板份额16.50%。迄今为止,按超募资金8%的额外收费率保守估计,保荐17家公司超募76.68亿元至少让平安证券多收了6.13亿元。

  平安证券总经理薛荣年明确表示,创业板发展前景一定看好。而对于平安证券的备受争议的“保荐+直投”模式,平安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曾年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直投和保荐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部门,有防火墙和内部审核,直投部门投资项目的比例在7%以下,不会影响到保荐商IPO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平安证券成最大黑马

  在42家涉入创业板的承销保荐项目的券商中,平安证券无疑是最大的黑马。

  仅从投资银行团队规模、保荐代表人数量看,有着170人、50余名保荐人代表的平安证券在整个证券行业虽然只算中等偏上水平,但却拥有着诸多重量级大券商不敢轻视的惊人能量。

  然而刚开始,平安证券并不算显山露水。如果真正要算从创业板上获得的收益,当时最大的赢家应该是中信证券(600030)和国信证券,尽管两家公司获得的承销和保荐费用分别为1.5亿元(不包括合康变频(300048))、1.04亿元,但其直投所获得的收益不容忽视。

  与具有央企、国企背景及资本实力雄厚的国际大行相比,平安证券毫无异议地成为代表中国本土草根投行崛起的新锐王牌,成就了这位中小企业项目融资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领跑者。而奠定平安证券投行如今江湖地位的,却是以前众多大投行不放在眼里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优势。

  “只选企业、不选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没有不好的行业。”出于此理念,平安投行部承销并保荐多个出于所谓传统行业、或不被市场普遍看好的行业中的“新奇特”企业,创造多个“行业第一股”。

  平安证券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龚寒汀透露说,早在创业板预热前,就做了一系列的工作。跟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的积极沟通,包括中国证监会、深交所组织的征求意见会议、研讨会等。加强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沟通,参加各地政府组织的创业板企业研讨会,跟当地企业交流券商对于创业板的理解,储备新的创业板项目资源。此外,就是对手中的项目进行清理排序。

  “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平安证券投资银行企业融资部总经理谢运对时代周报坦言,在创业板开闸的4个月时间中,有50家公司已经或即将挂牌。在券商承销争夺战中,平安证券以成功保荐和承销7家公司拔得头筹。

  而总部同在深圳的国信证券以4家次之,海通证券(600837)、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600999)均以3家并列第三;国金证券(600109)、国元证券(000728)、宏源证券(000562)、申银万国、东吴证券、华泰联合、广发证券(000776)各占两家;红塔证券、国都证券、瑞银证券、齐鲁证券等其余16家券商亦各分得1家。

  据资讯统计,103家创业板公司计划募集资金合计7.39亿元,总发行费用为45.36亿元。承销及保荐费用则占了绝大部分。随机以5家上市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估算出承销保荐费用占总发行费用的平均比例为86%。按照86%的比例估算,单是保荐费一项,42家券商已经至少收入囊中39亿元。

  如果按照超募金额部分“业内8%-15%的保荐费用”计算,103家创业板公司459亿元超募资金按最低8%的额外收费率来算,42家券商因为超募459亿元而增收了36.73亿元。而创业板42家券商总保荐费收入为39亿元,换言之,券商在创业板85.96%的保费收入来源于超募。

  “超募才是保荐费的最大拉动力,成为了公司和券商的共同利益纽带。”深圳的一位投行老总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超募不仅仅关乎创业板公司的利益,也关系着保荐券商的获利。如今券商都更喜欢做中小板,大盘股公司的议价能力强,而中小板券商的议价能力强,而且中小板很容易超募,超募额外收发行费用更划算。

  创业板券商之王

  创业板的推出或多或少地引发了券商的内部改革,就平安证券而言,这种变革的规模和力度恐怕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或许这也是“创业板券商之王”诞生的核心原因。

  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的107家证券公司会员承销业务排名显示:2007年,平安证券股票及债券主承销家数23家,行业排名第5;股票及债券主承销金额171亿元,行业排名第15。到了2008年,平安证券股票及债券承销家数21家,行业排名跃至第2,仅次于中信证券;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162亿元,行业排名一举杀入前10。

  在业内人士看来,平安证券的创业板策略就是“高而精,准快实”。据平安证券新任副总经理毛宝弟博士介绍,平安证券在对管理、经营、内控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实施多项改革的同时,已把投资银行业务确立为今后的发展重点之一。为此,投行业务人员在数量和结构上都进行了重大调整,到年底投行规模将成倍扩大。

  平安证券投资银行备战创业板的思路已经非常明晰,毛宝弟说,目前各家券商对于创业板几乎都非常重视,因而平安证券必须更讲究策略。平安的策略就是“高而精”,即立平安的优势,抓几个行业领头的高质量企业,重质不重量,做出自己的品牌。

  目前,全国有106家券商,吃上创业板这块唐僧肉的只有42家。其中,平安证券是绝对的“创业板券商之王”。103家创业板公司中,有17家是由平安证券保荐,将排名第二的招商证券远远甩在后头,后者成功保荐了8家创业板公司。

  龚寒汀强调,看一个企业是否有成长性,重要的不是说它有没有特别新的东西,而在于这个新的东西能不能创造出一个高成长性,能不能被市场检验是一个可以持续的、成长的创新。

  而按照保荐项目超募金额排序,前12名分别是平安证券、国信证券、安信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华泰联合、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第一创业、华林证券、广发证券、宏源证券。此12家券商保荐项目合计62个,超募资金达到341.59亿元,占整个创业板份额的60.19%。

  其中,仍是平安证券最瞩目。平安证券保荐创业板公司17家,共计超募76.68亿元,占据创业板份额16.50%。迄今为止,按超募资金8%的额外收费率保守估计,保荐17家公司超募76.68亿元至少让平安证券多收了6.13亿元。

  排在第二位的券商是国信证券,保荐7个公司,超募36.83亿元,超募给其带来至少2.95亿元的额外收益。安信证券排名第3,尽管只保荐3家创业板公司,但超募总额高达36.48亿元,平均每个公司超募12.16亿元,超募给其带来2.91亿元额外收益。

  目前,在273家中小企业上市保荐家数中,平安证券的市场份额已经牢牢占据10%,中小板企业保荐家数、承销金额连续三年行业排名前三,被深交所评为最佳保荐机构。龚寒汀表示,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平安证券和那些具有国企背景的老牌券商相比,在争夺上百亿大项目融资上肯定不具备优势。但我们选择了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强调专业价值、客户价值最大化、服务至上。

  此外,创业板的推出在龚看来,相当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产品线的向前延伸,此外也将考虑把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融资和平安证券以及平安集团的直投业务展开相结合。平安集团的优势是可以为客户提供从风险投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创业板、中小板上市、企业并购、银行信贷、信托计划、资产管理等全方位、多样化量身定做服务,可以最大化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的服务需求。

  中小券商创业板盛宴

  大券商在大公司的保荐承销、直投业务上占有绝对优势,而创业板的开设,则为中小券商搭建了展示的舞台。

  一开始,两大券商国信证券和中信证券首冲在前。国信证券旗下直投公司—国信弘盛投资的阳普医疗(300030)、金龙机电(300032)和钢研高纳(300034)3家公司均成功上市,国信证券通过“承销+直投”模式获利丰厚。而中信证券的直投子公司金石投资参股的神州泰岳(300002),不仅让中信证券收获1.2亿元的承销和保荐费用,同时还收获了超亿元的直投收益。此外,金石投资还投资了新松机器人(300024)。

  然而,创业板推出后,平安证券很快成为潜力股的“黑马”。担任了华测检测(300012)和爱尔眼科(300015)的保荐人,分别获得2565.52万元、4567万元的保荐承销费,以7132万元总额位居亚军。另外两匹“黑马”则是上市券商国元证券和国金证券,国元证券担任了上海佳豪(300008)和安科生物(300009)的保荐人,以4728万元的保荐承销费居第四位,国金证券担任了莱美药业(300006)和汉威电子(300007)的保荐人,以4477万元的保荐承销费居第五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批28家公司中,承销费率最高的基本上是以地方券商承销的项目为主。统计数据显示,28家公司平均承销费率为5%。华龙证券主承销的大禹节水(300021)保荐费率最高,达到了7.94%,排第二位的国元证券主承销的安科生物,保荐承销费率为7.9%,排第三位的海通证券主承销的银江电子,保荐承销费率为7.5%,西部证券主承销的宝德自动化承销费率达到了7.02%。

  龚寒汀透露,这些候选企业最近一年的平均净利润3000多万元,平均年营业收入5亿元,净资产规模高达1.5亿元,其中最大的一个净利润是1.6亿元,有个软件公司,它收入是两千多万元,利润也近两千万元,成本非常低。这些企业中,净资产规模最小的才2800多万元。净资产规模最大的也有将近4亿元;营业收入最大的是一家做农业的,40多亿元的收入。

  “创业板在项目承销上,往往会向有政府背景和地方资源的地方券商倾斜,其承销费率的议价能力占有优势。”一位投行老总对时代周报记者意味深长地说。

  数据表明,广东、北京两地的券商共享了4.4亿元的保荐承销费,占总额的60%。其中广东的6家券商主承销了8家公司,保荐承销费总额为30016万元;北京的5家券商主承销了5家公司,保荐承销费总额为14207万元。

  平安证券总经理薛荣年表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国家宏观政策鼓励创新的导向,都对创新型的新经济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我国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催生了一大批具有高成长性与创新能力的新兴创业企业群体,这批优秀的企业奠定了创业板的市场供给。

  毛宝弟强调,平安证券目前已建立起一套体系来支持创业板业务,并在内部资源上向创业板业务倾斜。针对创业板市场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平安证券投资银行还初步建立了科学、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

  毛宝弟说,平安证券投资银行主要在三个层面上防范创业企业风险,一看人,二看市场,三看产品。在项目承揽方面,公司设置了严格的预选标准,如果企业达不到基本的上市要求,就不予承揽。在操作手法上,主要讲究三个字,那就是看项目要“准”、行动速度要“快”、工作要“实”。一旦遇到好企业,要敢于大胆承诺,积极跟进、全力做好。

  “创业板需要优质保荐机构护航。”薛荣年表示,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质量是决定创业板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优质的保荐机构则是确保创业板上市企业质量的生力军。对一些保荐能力低、保荐业绩差的券商设置一些资格门槛。


  创业板四大券商天王

根据深交所的分析和调查,目前券商储备的准备到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300多家。即使以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的单笔承销费用1000万元左右计,也是一个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生意。在这样一个全新的资本市场里,券商保荐人所能发挥的作用将比以往时候都要重要。

  业内人士指出,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这四家券商有机会在创业板大展拳脚。目前这4家券商所储备的创业板企业保守数字在20到30家。尽管行业优势不明显,但各家投行风格迥异,如国信证券实力均衡,相对全面;广发证券注重研究,强调用“投资眼光做投行”;招商证券相对保守稳健,对风险控制要求严格;而平安证券风格激进,更敢于创新和冒险,成就了多个行业第一股。

  1、国信证券:新模式+高科技含量

  创业板企业数量及行业分布:20到30家。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模式较新的,如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如生物医疗;互联网及其周边配套的行业。

  2、平安证券:传统行业里寻找黑马

  创业板企业数量总共30家左右。分布于新材料3家,IT9家,医疗3家,农业4家,设备制造6家,新服务业3家,印染1家。储备企业多是解决大客户产品和服务更新换代的需求。

  3、广发证券:投行“选股”也“选时”

  创业板企业数量及特点:较为明确的有20到30家,行业分布广泛。目前的客户群里以满足内需、科技创新、轻资产的企业居多,如连锁零售、软件服务等。

  4、招商证券:风险和成长性同等重要

  创业板企业数量及特点:没有明确区分中小板块和创业板的储备企业上百家,关注企业模式的独特之处和可复制性,对项目的风险性考量比较高。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