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23日在北京举行的“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他不太赞成“9月CPI同比上涨3.6%是年内最高点”的说法。他预计,10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将比9月份更高,直到12月份CPI才会有所下降。
上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3.6%,创23个月以来的新高。姚景源前天在发言时重申了年初讲过的六个字“有难度,能实现”。他表示,目前食品和居住对物价上涨的推动效应超过90%,但考虑到秋粮丰收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实,四季度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将受到一定的抑制,全年CPI控制在3%的目标仍可实现。
对于近来食品价格的上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23日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考虑到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不可逆转,政府将通过包括加息和抛储等经济手段来应对物价上涨。他进一步指出,宏观调控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希望把价格涨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在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关于对通胀的管理,姚景源认为,明年可考虑将全年CPI控制目标提高至4%或5%,但必须考虑到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人群冲击很大的问题。姚景源指出,通货膨胀归根结底还是货币问题,因此仍要高度关注流动性问题。2009年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27.7%,这么大的流动性必然要出去。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关注流动性问题,并接连采取相关政策予以应对,如提高准备金率,并启动了加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23日在同一场合表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度过了经济危机最困难时期后,刺激政策的适当退出是应该的,但政策退出应避免引起大的社会震动甚至是社会动荡。
侯云春说,目前美国采取的是财政和货币“双松”的政策,欧盟采取的是“紧”财政、“松”货币的政策,而新兴经济体采取的是“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这些举措从各国的利益出发都是对的,但是从长远来看,美国和日本继续采取新一轮的宽松政策,是对全球的不负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