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昌证券时报:冷静对加息客观看走势_顶尖财经网

陈永昌证券时报:冷静对加息客观看走势

加入日期:2010-10-23 9:58:01

加息、限购、通胀、热钱、汇率——一系列关键词突然一股脑地闪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些对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股市、债市会因此产生怎样的变化?最近,街头巷尾,懂投资的不懂投资的人们都热切地议论着这些话题,不少人心存疑虑,更多人通过博客、微博传达着自己的观点……

  我国从2007年起,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央行曾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从2009年9月份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又5次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存款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货币流动性过剩以及投资过旺贷款过多等问题,央行有针对性地开始加息。

  加息的正面效应

  1。通过加息,收紧银根,淡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我们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大改变。两年来我们国家一再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大货币投放量,增加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刺激经济企稳回升,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必要举措。但是,由于投资过旺贷款过多,也产生了通货膨胀等负面效应。这要求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做出适时的灵活调整,这次加息就是调整的信号和标志。

  2。通过加息解决一年多来储民存款负利率的问题。由于物价上涨过快,官方披露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3.5%,实际通货膨胀率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现在的蔬菜、水果、粮食价格都在上涨,资源性产品价格如水价、气价、电价、油价等也都在调整升高之中。尤其我们国家过去存款利率过低,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2.25%,明显低于物价上涨的指数,使百姓存在银行的存款出现了负利率的现象。有专家计算过每存1万元,等于一年亏损125元。为了解决广大储民的负利率问题,稳定银行的存款规模,必须加息以化解储民货币贬值的恐慌心理。

  3。加息解决市场上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近年我们国家的货币发行量过大,10年来增加了4倍。现在广义货币余额即M2已经达到76万亿元人民币。另外,人民币升值后国外游资的大量涌入,市场上货币流动性严重过剩,导致物价上涨。加息才能遏制这种局面,降低物价保民生,扭转目前通货膨胀的局面。

  4。通过加息提高贷款的利率,提高贷款的成本,从而遏制投资过旺贷款发放过多引发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投资过旺,银行发放天量贷款,在刺激经济企稳回升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过多的投资和贷款引发了重复建设,导致我们国家18个行业产能过剩,工信委不得不下令淘汰2800多家企业,造成了资产浪费。通过加息,才能有效改变和调整这种局面。

  5。通过加息解决房价过高,打压房地产经济泡沫。我国这两年房价居高不下,政府多次调控效果不佳。一个重要的原因,银行的贷款大多流向了房地产行业。好多居民靠贷款购房,那么这次加息之后,贷款利息提高了,控制用过热的贷款购房推高房价的问题,以此挤压房市和股市的泡沫经济。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兼备的,这次加息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加息的负面效应

  1。这次银行加息是我们收紧银根、调整货币政策的重要信号。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股市长期低迷,加息之后由于存款利率增加,一些资金会受加息的诱导从股市抽出来回流到银行变为储蓄,这样不利于股市的回暖,股指的上升。加息对于股市来说是利空消息。中国加息之后,美国的股市应声大跌,中国的股市也会有所反应。

  2。加息是紧缩银根压缩贷款和投资的过程。通过加息,很多流动性货币实现货币回笼,大多回到银行变成储蓄,这样造成居民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刺激民众消费和扩大内需。应该说,在我们国家战胜金融危机、经济实现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靠的情况下,出台加息不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某种程度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3。银行加息会吸引更多的国外游资涌入中国,加大国内市场上货币流动性过剩,也会增大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使我国的出口受损,影响经济发展。

  加息会持续吗?

  央行的加息这次是第一次,加息幅度偏小只有0.25个百分点。由于加息的幅度偏小,很难对当前的通货膨胀形势产生紧缩效应。按照经济规律,要多次加息形成加息的通道才能形成紧缩效应,改变目前的通胀问题。专家估计,在 10月20日第一次加息之后,春节之前还可能有第二次加息,明年五一之前还可能第三次加息。最少要有3-5次加息的过程,才能形成叠加效应,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产生调控作用。

  我们要冷静对待,理性应对加息问题,趋利避害,确保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