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稳定供应、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在18日举行的2010中国国际能源论坛暨能源与气候变化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能源界人士指出,克服能源供应与气候环境压力等各种挑战,需要全球在更广泛领域和更高层次深化交流与合作,认真探索能源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格局。
全球能源领域面临三大挑战
世界能源理事会主席嘉德奈说,当今世界能源领域正面临着三个主要挑战,即能源稳定供应、气候变化以及环境压力。当前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重心已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要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需要大量投资进行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正使得必要的投资面临挑战。
他说,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碳排放量的六成。应对气候变化,要求全球能源体系必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提高低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同时大幅度降低化石能源所占的比重,这对传统能源体系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
从环境层面看,嘉德奈说,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城市人口将出现大规模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宜林认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自然的气候波动;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90%来自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影响。
他说,能源产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过度消耗能源为代价,应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改变“高碳”生产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王宜林指出,当前陆上常规石油资源递减加剧,石油勘探开发活动向海上、极地、沙漠等环境承受能力更弱的地域转移,任何失误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必须高度关注生产的安全性,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减少到最小。
发展清洁能源是应对挑战之必要途径
嘉德奈指出,从中期看,未来全球电能消耗将是当前能源消耗的两倍,必须要有更高效的火电、气电、水电以及核电,才能满足能源需求的可持续增长。
他认为,当前核能产业的发展环境已有很大改善。核能技术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优势。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可互相补充,满足经济社会对能源增长的需求。
国土资源部总地质师张洪涛认为,中国要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必须改变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2009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30.5亿吨标煤,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1%,石油占18.7%,天然气占3.85%,其他清洁能源约占7.3%。其中,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仅占22.5%,远远低于世界60%的平均水平。
张洪涛指出,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太慢已成为制约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未来10年,中国能源调整必须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走低碳经济之路,调整能源结构,力争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到10%至12%,煤炭比重减少到57%。
王宜林表示,降低煤炭比重,提高天然气资源比重是一个重要途径。这要求国内能源企业发现更多的规模储量和优质储量,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加快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国外天然气引进。与此同时,强化技术攻关和应用,在努力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开发利用新能源。
中国于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张洪涛说,未来中国一定要坚持走市场经济道路,加大投入,加大国际合作,推动太阳能、风能、核能和天然气等相对清洁能源的产业化。
应对能源挑战需加强国际合作
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王涛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认真应对和分析全球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认真探索能源发展的新理念、新格局和新规划,使其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相和谐,已成为当今世界一项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嘉德奈说,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平等。世界能源理事会认为,人类能够应对这个挑战。地球上有充足的资源来满足需求,当前真正的挑战是资源在国家之间分配的不平等,消耗能源最多的国家是离能源最远的地方。这需要增加交通的投入,并利用越来越难以开发的能源。
世界石油理事会主席兰迪·戈森认为,到2030年,化石能源仍将占一次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三,届时可再生能源比重也将有所增加。“石油等传统能源工业正面临技术、环境、地质勘探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挑战。这要求企业、政府和公民社会合作开发油气资源,并寻找替代能源,实现达到更加清洁、明智的能源消费。”
2010中国国际能源论坛暨能源与气候变化研讨会由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和国务院参事室以及世界石油理事会联合主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