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以来,海南省遭遇49年来最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引发多处地质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切实加强次生灾害防范,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洪灾面前,海南省国土资源系统上下齐心,根据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灾毁农田调查等工作,在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服务灾后重建方面作出积极努力。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海南省遭遇了49年来最严重强降雨,连日暴雨致山洪暴发,引发多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据10月11日海南省救灾安置动员电视电话会议通报,截至10月10日,全省16个市(县)受灾,202个乡镇受淹或者被困,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6.67万公顷,受灾人口达273.88万人,受灾面积超过90%。全省损毁43座小型水库,堤防决口183处,直接经济损失达91.4亿元。
灾情发生后,海南省国土资源系统迅速行动、积极部署、及时应对、精心安排,用实际行动打响了一场抢险救灾攻坚战。
专家组赴一线指导地灾防治 面对接连不断的暴雨袭击,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坚持巡查、监测隐患和险情、坚持24小时值班制,严防滞后性地质灾害的发生。
据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有一定滞后性,暴雨过后7天,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期,不可麻痹大意。为此,海南厅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从10月3日起,组织4个地质灾害专家组共13人,分赴陵水、万宁、乐东、保亭、三亚等地开展地灾排查、监测工作,指导各市(县)开展应急地灾处置,对全省96个在册重点地灾隐患点进行巡查监测。
连日来,海南厅及时启动地灾防治、环境污染控制和基本农田救灾“三大救灾行动”。派出6批工作督导组,分赴全省18个市(县)开展救灾督导,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0月10日,海南厅厅长陈健春,副厅长王业侨、吴开成、毛东利分别带队深入受灾严重的地区,现场检查指导地灾防治排查等专项工作。厅领导轻车简从、不畏辛劳,了解实情。
10月11日,厅党组召开紧急会议,传达省委、省政府的紧急部署,并切实安排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抗灾与灾后重建工作。陈健春特别强调,救灾工作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投入资金到位、技术支持到位、领导监管到位。
开展重点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连降暴雨,往往会造成污染治理设施泄漏,加上农业面源污染,对整个水环境质量会造成一定影响。
为此,海南厅加大了环境监管力度,及时通知各市(县)加强重点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全省18个市(县)正有序开展24个重点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全省重点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无重大异常情况。
同时,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也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跟踪收集汛期全省重点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环境应急部门已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监测人员将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开展应急监测。
全力以赴整治灾毁农田 连日暴雨也给相当部分农田和基础设施以及在建土地整理项目造成损坏。为此,海南厅及时开展农田及土地整理项目灾毁情况调查,目前,全省18个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正联合农业等部门,组织力量对灾毁农田、道路、桥涵、渠道、闸门等基础设施受毁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通过排查,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对受损的基本农田和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灾后重建。
海南厅耕地保护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已与省财政厅协调,计划调整国家和省土地开发整治资金投向,近日计划第一批先行安排1亿元用于整治海南灾毁农田与地质灾害防治。
为加强抢险救灾工作,海南厅耕保处将组织农村基层力量,全力开展农田和基础设施的抢险减灾救灾,力争将损失将至最低。同时组织力量对灾毁农田、被毁或受损道路、桥涵、渠道、闸门等进行全面排查和实地调查统计,为灾后重建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Newshoo)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