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IPO变数未解_股票_证券_财经

国信证券IPO变数未解

加入日期:2010-1-28 13:01:58

  被称为2009年最大的券商并购案拖了半年多后终于有了眉目。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获悉,国信证券收购华林证券方案已上报监管部门审批,双方初步确认华林证券股权估值8亿元,国信证券将采取换股的方式吸收合并华林证券。此外,华林证券实际控制人、有深圳隐形首富之称 的深圳立业集团林立将成为国信证券的股东之一。

  1月19日,国信证券公司一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国信证券收购华林证券目前还在相关部门走程序,正式结果要等下半年了。”该人士还透露,由于华林证券注册资金是8.7亿,国信证券100%收购,以增发股份的方式换股合并华林,资产价格将在“8亿元左右”。

  但国信证券何时上市依然是迷。

  隐形首富入股国信

  目前,国信证券和华林证券一致对外封口。1月20日,国信证券发展研究部总经理、总裁助理何诚颖回答时代周报记者,“都是市场传言,最终结果还没出来。”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廖绪发则在电话中表示“不方便讲,公司交代 得很清楚。”时代周报记者多次联系国信证券投行部总经理、董秘胡华勇,胡以“正在开会不方便说话”婉拒采访。

  华林证券控股股东、深圳立业集团为华林证券寻找买家由来已久。

  英大证券一位曾供职于东莞证券的人士23日对时代周报记者称,2007年初,华林证券曾密切接洽东莞证券,但终因价格差距太大未能谈成。

  深圳工商局资料显示,前身为江门证券的华林证券,2003年7月被深圳立业投资等3家相互关联的民企从地方国资部门收购51%股权,并于2007年6月将注册资本由5600万元扩充至8.07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段文清,林立为华林证券的实际控制人。

  宏源证券行业分析师黄立军1月23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券商整合是趋势,华林证券目前盈利能力并不强,国信证券此番收购看重的是其营业网点,“华林证券拥有的11家证券营业部中有7家在经济发达的广东,今年上半年手续费收入5731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87.8%。”

  此外,华林证券另一优势是固定收益业务。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华林证券在该领域异军突起,承销企业债80亿元,总额排名业内第一。

  “国信证券收购华林证券必须处理好同业竞争的问题,”黄立军认为,双方花在谈判上的时间太久,反而延缓国信证券收购华林后IPO的进程。

  换股为上市套现

  国信证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国信证券收购华林证券的工作已“接近尾声”,交易完成后,深圳立业将参股国信证券,华林证券将不复存在。

  黄立军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立业集团应更倾向于采取换股方式进行合并,“若上市获批,那么立业集团将获取比现金收购更大的收益。”

  上述国信证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已经递交IPO申请。由于出现收购华林证券一事,上市进程受到影响。IPO最快也到下半年了。”

  深圳平安证券投行部一位负责人1月24日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国信证券整合华林证券会很快。因为深圳立业早有退意,华林证券7位高管中,5位出自国信证券,并购水到渠成。

  华林证券董事长段文清曾任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营业部总经理、电子商务部总经理;总裁李华强,曾任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行总部副总经理;副总裁苏细强,曾任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杭州萧然东路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副总裁孙明霞,曾任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债券业务部总经理;副总裁凌江红,曾任职于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行总部。

  熟悉国信证券往事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些曾经的国信骨干与老东家国信证券之间曾有一段段错综复杂的故事。

  2005年,国信证券前任总裁胡关金辞别国信投奔华西证券,上述几位原国信证券的高管悉数追随胡投奔华西证券,不料华西证券因公司治理原因遭到证监会处罚,最终还是丢了保荐业务资格。投奔华西遇挫后,上述人马则陆续转移到华林证券至今。

  江湖恩怨几度沉浮,历史旧宴添灯回酒,如今离去的人要回归,这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继续,无疑让这宗券商并购案增添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24日,在位于深圳华融大厦的华林证券公司,董事长段文清、副总裁苏细强等婉拒了记者的采访。深圳立业集团亦未予置评。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