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斩仓记:转让华夏 年损10亿_股票_证券_财经

中信证券斩仓记:转让华夏 年损10亿

加入日期:2010-1-28 12:12:18

  中信证券现在不是一般的为难。

  1月15日晚,证监会终于对中信证券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其4月1日之前,解决华夏基金股权超比例持有问题,加上此前中信建投证券的股权转让问题,旧病添新伤,二级市场上,机构终于耐不住利空消息的刺激,纷纷落荒而逃。

  1月18日,中信 证券盘中最大跌幅超过4%,以大跌3.35%报收,位居券商板块跌幅榜首,超大户资金连续6天净抛售。1月20日,该股再次大跌4.61%。

  “曾经最受机构青睐的中信证券如今双臂尽断。在这样微妙时刻,投资者还是观望为妙。”有机构投资者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称。

  转让华夏中信证券年损10亿

  按照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超过全部出资的49%,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中方股东出资比例不受此限制,中外合资企业外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5%。

  中信证券目前仍然逾期超限持有华夏基金100%的股权。

  因此,中信证券必须转让华夏基金25%-51%的股权。据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梁静测算,按照25%的比例转让,中信证券2010年净利润将减少2%-4%。但若转让比例达到51%,业绩将相应减少8%。

  北京展恒理财总经理闫振杰给时代周报记者推算,华夏基金现在管理3000亿元的规模,如果转让给中资,中信证券至少每年要损失10个亿的利润。

  “这也是中信证券为什么一直拖延的原因,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卖一个好价钱,既然没了赚钱的机器,那么总应该狠赚一把吧?”闫振杰说。

  闫振杰认为,为能最大限度地分享华夏基金的成长,中信证券转让的比例很可能选择下限25%,即转让给外资。“外资入股,可以规避证监会的单一国内股东至多持有基金公司49%的限制,中信证券少卖一点股权,就可以保证对公司的实际控制。”

  1月25日,据接近中信证券高层的权威人士透露称,中信证券正在全力寻找具备深厚国际实力的外资买家,寻找外资一方面转让价格可能更理想,另一方面也对其海外业务发展有直接帮助,符合华夏基金的利益,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上述接近中信证券的人士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如果把超限持有的华夏基金股份卖给中资机构,中信证券至少出售掉华夏基金51%的股份,把一块优质资产卖掉,“短时间里,难以获得流通股东的同意”。

  “华夏基金做得好完全是管理团队比较强,对华夏基金的管理层来说,肯定是不愿意转让给内资,转给外资能尽量维持其股东地位的均衡,决策上少点干预。”华夏基金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但是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作为国内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层并不希望由外资持股,“要求必须转给内资”。

  “从客观上讲,华夏基金不同于一般的基金,是一种特殊模式打造的品牌。不管王亚伟买什么,能赚钱就行。转给外资,文化上需要的磨合可能会给管理带来一些困难。”国都证券分析师吴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由于华夏基金已经合并了中信基金,总股本已从1.38亿股变成2.38亿股,每股价格应为56.8元左右,市场消息称中信证券开出的价格超过每股百元,51%股权的转让总金额超过120亿元。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