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证券:3000点下方空头陷阱概率有多大_股票_证券_财经

国元证券:3000点下方空头陷阱概率有多大

加入日期:2010-1-26 15:32:39

  市场在加息的声音中摇摇欲坠,在海外的加速下跌中迷失自我,原本好好的经济V型反转,似乎给予我们一个崭新的问题,经济与股市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应该如何加深理解市场的人气和恐慌呢?记得股神巴菲特在华尔街有句响当当的名言—市场在希望中奔向疯狂,在悲观中加大恐慌。我觉得现在拿出来想一想简直是意味深远,市场在近期的恐慌和悲观使得今日大盘在上午进去一种人时代的情绪宣泄,我想到底能有多大的量能能把大盘跌成到今日的局面呢?加息?准备金?宏观面?政策面?海外市场?我想全不是,就是人---绝对是人心和人性,市场是可观的也是情绪的,但我想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方式来面对我们熟悉而近期陌生的资本市场,要坚定的信念和理性分析,我想投资者就会找到一份另外的答案和感触,现在的市场过分的放大了恐慌,是不是有重了提前主力布下来的局呢?我们傻乎乎的割肉卖出,人家那里疯狂在低位买进廉价筹码,近同样,近期也对利好变得毫无认识,麻木不仁,我想市场总归是市场,认清自我比认清市场更加重要!

  3000点对于A股而言,十分重要。回顾一下近半年时间里,市场在该点位附近来回折腾,其间经历的诸多利空利多,就不难明白该点位的重要性了。事实上,自去年8月份见顶3478点跌下来之后,虽然一度跌到2800点,但由于A股整体估值合理,因而其后又回升至3000点之上。即使在随后抑制资产泡沫的大基调之下,遭遇的利空远远多于利多--对银行、房地产等权重股的打压、央行收紧流动性的举措、对市场投机气氛过浓的抑制等等,但始终都围绕3000点附近折腾,表现出很强的基本面支撑。其实,今年一月份来,A股面临的利空何其多,股指才刚刚去接触3000点,整个指数下跌幅度不过200点左右,可见表现十分强劲了。故此,对于市场的认识,我想和大家共同来探讨,10年的市场指数化的行情可能不会很大,但个股的机会在反复中,一定是最大的价差所在,故此,要冷静的分析和可观的面对,千万不要自我轮了阵脚,后院失火!

  3000点下方 空头陷阱概率有多大?

  3000点对应的整个静态市盈率只有26倍,在经济复苏的大前提下,该点位动态估值不过18倍左右,具有很强的投资价值。更别说,通胀预期对该点位的重要支持作用了。

  从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推出消息的印证,也不难明白该点位得到管理层的默认了。3000点却可能成为今年一重要的底部区域。因为今年管理层的任务依然繁重,证券市场需要承担的任务十分巨大,国际板的推出,要完成巨大的融资任务,注定了跌至3000点只是短暂的,更不可能长期在之下运行。毕竟一旦市场冷清下来,完成巨大的融资任务就成了问题。

  因而可以说3000点是一重要的分水岭--若是大盘长期在3000点之下运行的话,要减小银行系统的风险,巨大的融资任务将无法实现,毕竟去年新股开闸的点位就在2800点一线。而且市场也不可能长期徘徊在3000点,毕竟今年需要从市场中融资的规模远远大于去年。这必然会推动A股上涨脱离3000点的牵引,去创出超过于去年3478点的新高。因为,经济复苏基础越来越牢靠,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更加明朗,提升市场上升空间也会得到管理层的认同。至于经济复苏基础牢靠之后,央行将收紧流动性会对股市上涨造成阻碍,但推动股市上涨的基础,已由去年流动性推动型转变为了价值投资型了。换句话说,流动性推动力不再是第一位要素了。事实上,A股在3000点上下折腾长达半年时间,就是这两种牛市转换所需要的一个过程。如今再次跌下3000点,并非新的下跌浪开始,很可能是在构筑一个典型的空头陷阱。

  央行有稳定市场预期的意图 在数据面前很明确

  中国央行今天发行了100亿元1年期央票,其中标收益率维持不变,为1年期央票利率自去年8月份以来连续两次上调后再度持平,反映央行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暂时放松。

  中国央行今天上午发行的1年期央票中标收益率为1.9264%,与上周二水平保持不变。此前,市场预期本次央票利率将小幅上调。为了对冲市场上过剩的流动性,上周二中国央行发行了240亿元1年期央票,其中标收益率上涨8.3个基点,高于市场预期的4~6个基点。

  早前,中国央行在1月7日将3个月期央票利率上调了4个基点,并在1月12日将1年期央票利率上调了8个基点,两度打击上证指数分别下跌近2%;但在1月14日意外地将3个月期央票利率维持不变,一度舒缓了市场对于政策收紧的忧虑情绪,并带动当天股市大幅收高。

  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合计1460亿元,较上周的2500亿元减少1040亿元。今日100亿元的1年期央票发行量大大低于上周二240亿元的发行规模,显示央行有稳定市场预期的意图。

  信贷井喷后明显回落但未全面停贷 告诉我们反弹在个股而不在大盘

  近期我们发现,今年1月份继第一、二周较快的信贷投放之后,在有关窗口指导及部分银行自身调节信贷投放速度的情况下,第三周新增信贷的规模较前两周出现了明显的回落,但并非市场传闻的新增信贷全面暂停。据业内人士预计,本周新增信贷将继续维持上周的回落走势。

  无论是央行还是银监会,今年都格外强调信贷投放的均衡性,防止月度、季度之间的异常波动,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监管机构也特别关注1月份新增贷款的井喷。不过,均衡放款并不意味着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每季度、甚至每月保持同样的新增信贷水平,也不一定是一个绝对量化的指标。而银行间较为常见的按季度所进行的“4:3:2:1”、“3:3:2:2”这类信贷投放节奏,是否符合今年实体经济需求的步伐,尚待证实,监管机构判断银行是否均衡放贷的标准,不会严格地以“4:3:2:1”、“3:3:2:2”的节奏来进行,而会更多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调节每个月或者是每个季度的投放节奏。主要是考虑引导银行业针对实体经济的需求,尽可能适量地投放。

  对商业银行来说,季末、月末冲高可以通过调整审贷会的召开时间、改变银行业绩考核方式等途径予以避免。但任何项目都有自己特定的周期,因此,信贷投放过程中的合理波动将难以避免,但是要坚决避免异常波动。故此,市场的波动也随之而来,在这样的大局面下,爆发指数化的单一化行情基本就不要考虑,就是个股在反复中的波段机会,所以,建议大家要平复自己心情的同时,要耐心对于个股要抓住战机,在大跌中,今日新疆的个股表现不错,可见也是一种信号。

  总之:

  近期市场还是很害怕银行出现巨大的融资事件,针对市场传言,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去年底曾表示,暂无再融资计划。银监会负责人也澄清,不会把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提高至13%。可在投资者看来,目前濒临监管红线边缘的银行股有多家,且有的银行明确提出了再融资计划。在二级市场较好的时候,上市银行很可能随时张开再融资的“血盆大口”。

  银行股难以摆脱浦发银行上市以来资本充足率变动的“曲线”,投资者势必产生疑问:若14家上市银行依次提出再融资需求,岂不是变成了A股市场“定时炸弹”?假如农业银行争取尽快上市,2010年的银行股募资需求会不会成为股市走强的“拦路虎”?

  从实际情况来看,要求上市银行克制再融资需求,显得不切实际,也不利于国内银行业的稳健发展。然而,中国银行采取的做法,表明上市银行充实资本金,可采取减少对二级市场冲击的做法。可转债会给发行人带来财务压力,却相对容易被二级市场所接受。本周一上午收盘,上证指数震荡下跌近1%,中国银行小幅上涨0.24%,反映出投资者对中行融资方式的接受程度。

  中国银行股价的不跌反涨,也说明银行股再融资压力的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其一,银行股估值偏低,现有的股价提前反映出再融资的负面冲击,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其二,银行股算不上“铁公鸡”,持续分红能力较强,不像有的公司对股东一味索取。拿浦发银行来说,2000年至2009年期间,只有2001年和2003年未实施现金分红。其三,从历史数据来看,浦发银行每股收益从1999年0.385元增至2009年约1.49元,利润增长速度超过股本扩张。眼下,银行股盈利能力逐渐得到恢复,若其实现业绩可持续增长,就能化解再融资带来的摊薄影响。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