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盛们”维权_股票_证券_财经

向“高盛们”维权

加入日期:2010-1-14 12:30:46

  杨柏国

  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000037.SZ,下称“深南电”)或许正在为一个问题深深痛苦:是否和美国高盛集团全资子公司杰润(新加坡)私营公司(下称“杰润公司”)对簿公堂?

  这个问题纠结一年多了。2009年12月底深南电发布公告称,自公司于2008年3月12日与杰润公司签订的期权合约终止后,公司收到杰润公司的来函称,双方的协商并未达成和解,要求立即支付因公司违约而给杰润公司造成的损失近8000万美元,以及产生的利息300多万美元。如果深南电不全部支付前述款项,杰润公司保留诉讼的权利而且不再进一步通知。深南电方面明确表示“不予认可”。

  早在2008年,深南电已就此事公开“鸣冤”,指责高盛有夸大收益、隐藏风险的利诱欺诈之嫌。后中国有关监管部门指出,深南电和杰润公司签订的期权合约未按规定履行决策程序、未按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及涉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深南电此前还称,公司“相关人员”是在未获得公司授权的情况下签订了合约。

  为同样问题纠结的,不只深南电一家。2009年11月,中国有关监管部门一位主要负责人公开撰文称,部分央企在金融衍生品中遭受的亏损“与国际投行恶意兜售带有欺诈性的、设计复杂的高杠杆产品有很大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企业遭遇金融衍生产品投资滑铁卢,一些国际投行是罪魁祸首”。 此前,有关监管部门甚至发出警告称,国内企业和国际投行间的有些合约是非法的,可能作无效处理。

  从公开信息来看,至少有数十家国内企业与外国投行就亏损的衍生品交易存在纠纷。在国内亏损者的名单中,为公众知晓的包括国航、东航、中远以及中信泰富,与之对应的名单上则包括了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等。

  如今,亏损者越来越多地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现。但是,到目前为止,“勇敢地”站出来公开向“高盛们”维权的,还只有中国海升果汁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升果汁”)一家。自2009年4月以来,海升果汁与摩根士丹利一直在英国和中国的法院打官司。其间,海升果汁以不当销售合约为由,对摩根士丹利在西安提出反诉。日前,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海升果汁将向摩根士丹利支付700万美元,远低于后者在海升果汁停止支付对冲合约后、在伦敦高等法院提出的2600万美元的索赔。

  “深南电们”为是否向“高盛们”维权而纠结,或许因为各有难言之隐。纠纷的曝光首先暴露出一些企业在内部风险控制、企业治理方面的缺陷,以及存在的投机套利、违规操作等问题。不仅如此,这其中或还涉及到少数个人在操作中的失误、失职。因此,公开维权的另一面,往往也包含着对当事人责任的追究。

  当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中国对能源、原材料、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国际市场相关商品的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因此,尽管金融衍生产品具有很高风险,但国内企业并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出了问题而否定金融衍生品的功能和积极作用。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不能利用金融衍生品的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功能,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来说,同样是一种风险。

  事已至此,维权在所难免。尽管学界指出某些投行设计了某些“有毒产品”,国内企业大多认为自己当初签订合约受到欺诈,但这些能否被仲裁机构或法院采纳又另当别论。而监管部门对国内企业尽管有监管权,但很难影响到国内企业和投行之间已生效的合约。因此,除了私下间的积极斡旋以减少损失外,做好“最坏的打算”——通过打官司维权,应是企业的底线。

  即使维权不能成功,但这至少可以为今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积累经验。

  当初,深南电并没有因为“一个安全的合约”而真正买来安全。如今,当再次走到相似的十字路口,“深南电们”准备好了吗?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