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量化私募巨头重磅发声!DMA持股市值大降2000亿元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重仓 >> 文章正文

两大量化私募巨头重磅发声!DMA持股市值大降2000亿元

加入日期:2024-7-22 5:00:40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7-22 5:00:40讯:

今年来,一路狂奔的量化投资,遭遇罕见冲击。量化私募无论是管理规模还是产品业绩,均出现较大下滑。

不仅如此,围绕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以及高频交易的概念以及加强量化监管,市场各方讨论激烈、争议巨大,量化行业经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

7月17日,量化巨头幻方发布《关于量化投资若干问题的解答》;7月15日,另一量化巨头衍复投资也发布《对量化交易的若干误解的解读》。两大巨头相继对量化行业进行解读,备受行业关注。

量化规模大缩水

今年以来,由于A股市场风格突变,中小微盘股大幅回调,量化行业遭遇巨大冲击,量化私募的管理规模和业绩均出现下滑。

其中,一路狂奔的量化私募,规模出现罕见的大缩水。

中信证券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包含指数增强、量化选股、市场中性和DMA在内,测算国内股票量化私募管理人的资产规模约7800亿元,相比2023年末的1.21万亿元显著下降,降幅超过了35%;持有股票市值7100亿元,2023年末为1.08万亿元。

除沪深300指增外,其他主流股票量化策略规模均有压缩。其中,受微盘股下跌行情、杠杆融资约束收紧等影响,DMA业务压降明显,资产规模从超3500亿元跌至约1100亿元,持有股票市值从2900亿元跌至约900亿元。

“量化私募管理规模的大幅下滑,主要因为今年有几次比较大的波动,量化选股策略的超额收益回撤比较大,特别是春节前还有新国九条那一次,6月份也有一次波动,但是没有前面那么大。”深圳某量化私募合伙人告诉券商中国记者。

另一家深圳量化私募表示,量化私募规模的大幅缩水与DMA规模的下滑有关。今年春节前后,大量资金抛售微盘股引发流动性危机,不少量化大厂的自营损失惨重,很多DMA产品遭到清洗出局,导致行业规模缩水。

规模缩水的不仅是中小量化,还有几大头部量化。

据量化投资与机器学习公众号统计,截至二季度末,不少量化私募管理人AUM(管理规模)均出现回落,其中幻方、九坤、灵均、明汯、衍复五大量化巨头规模为500亿~600亿梯队,而从幻方、九坤、灵均、明汯此前一直是保持在600亿元以上,继幻方跌出600亿元以上后,全市场再无超600亿元量化私募;400亿~500亿元规模出现断档,诚奇资产跌入300亿~400亿元梯队,稳博跌至200亿~300亿元梯队。

不过,也有量化私募实现逆势扩张。其中,表现最亮眼的当属磐松资产,二季度跨入100亿—150亿元队列,备受行业关注。“长期来看,量化投资方法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我觉得这个规模变动不会是一个趋势。”上述深圳私募合伙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量化私募的业绩上半年整体表现欠佳,罕见的跑输主观私募。中信证券数据显示,股票量化多头上半年集中回撤,业绩平均值为-8.38%。

两大巨头发文解读量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围绕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以及高频交易的概念以及加强量化监管,市场各方讨论激烈、争议巨大。7月初,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怒斥量化交易,质疑量化交易的公平性,量化快速“割韭菜”,只有少数人受益,这一观点引发市场关注。

近日,两大量化巨头相继发声,发布投教科普文章,对量化行业进行解读。

7月17日,量化巨头幻方发布《关于量化投资若干问题的解答》。幻方量化在解答中指出,当前一些声音把量化交易作为导致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这存在很大误解。一些观点认为“市场高开低走,是量化高抛低吸;市场上涨或下跌,则是量化追涨杀跌”。只要市场有波动,哪怕是相互背离的现象,都被解释为量化在操纵。看似有道理,实则经不起推敲。股市涨跌有其自身规律,波动本身就是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基于基本面判断形成的合力方向,这个方向并非单一机构,单一类型投资者就能主导的。

幻方进一步指出,“就国内的量化行业来讲,目前主流的策略都是基于多因子模型的指数增强策略、量化多头策略和中性策略,这些策略的股票端长期保持高仓位运行。过去多年,这部分规模巨大且稳定的资金恰恰是 A 股市场稳定的长期资本。量化投资机构和 A 股其他投资者一样,都强烈希望 A 股市场长期健康地上涨。”

对于高频交易,幻方指出,高频交易是量化交易的一种形式,但绝大部分量化交易都不是高频交易。目前 A 股量化策略,大部分资金是短中长周期结合在一起的。量化整体来看,大约是每 1~3 星期换一遍持仓,大部分资金的换手率较低。量化投资永远面临一个自然规律:规模大了,交易换手自然就下降了。

7月15日,另一量化巨头衍复投资也发布《对量化交易的若干误解的解读》。梳理了5大量化交易广泛受到的误解,并对真相进行解读。

其中,在误解二为“量化不是长期投资行为,是快速买卖频繁进出”薅羊毛“,这种”薅羊毛“行为导致股市失血,不断下行”,对此,衍复投资指出,不论市场强弱多数量化机构坚持满仓运作,不去择时,持续提供流动性。始终满仓不择时的量化机构,并不会导致股市下跌。同时,量化机构引导投资者锚定超额收益进行长期投资。

对于量化交易利用信息优势“割韭菜”,衍复投资表示,量化机构使用市场公开数据建模,预测股票收益,并不具备独有的信息。在处理信息的广度上,量化机构的确具有优势。在研究深度上不及主观研究。2021年以来,虽然量化私募的总体规模与收益在逐步下降,但由于量化私募在弱市环境下的收益相对较优,对量化利用信息优势“割韭菜”的误解之声逐年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证监会、交易所不断加强对量化交易的监管。

新“国九条”提出,加强机构监管、交易监管,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加强对高频交易监管;今年5月15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是国内首部关于量化交易的法规。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程序化交易监管明确高频交易标准、划定异常交易行为范畴,规定充分考量程序化交易对资本市场的两面性作用,并非“否定程序化交易”,而是确保程序化交易相对其他投资者的公平性。展望未来,量化策略将更加重视基本面投资和中长期投资,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