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4-10 9:41:53讯:
(原标题:明星基金频遭内部赎回,基民如何看?两个问题需反思……)
和往年相比,刚披露完毕的公募基金2023年报来得更为“热闹”。在持续亏损压力下,持有明星基金的基金公司内部员工(下称“内部人”)也坐不住了。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了7位明星基金经理旗下12只超大规模基金发现,这些基金在去年下半年均遭遇了内部人赎回,净赎回份额超过了2300万份。
这些代表性的案例,折射出了赛道基金发展的最新两大现状:一是此前赛道行情带来的亏损影响,波及到了基金公司内部人员,且这种影响余波至今仍在。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内部员工的大举赎回和外部投资者的默默硬扛形成鲜明对比,更是和基金公司自购时的声势浩荡,形成了显著反差。
7位明星基金经理旗下12只基金遭内部赎回
整体而言,7位基金经理均是在2019年之后的各种赛道行情中崛起的明星基金经理,他们当中有人管理规模一度超过1000亿,即便是历经长久亏损截至2023年末管理规模最高依然超过了五百亿元。从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来看,这些基金经理的代表性基金,在2018年之底之前很少有内部人持有,从2019年开始内部人陆续买入,但由于买入后赛道行情陨落,持续亏损下他们又纷纷出逃。
其中,广东地区某位重仓消费白酒的基金经理,旗下一只明星基金在2023年下半年遭遇内部人逾155万份净赎回。在这期间,不仅管理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赎回部分自购份额,该基金的公司高管、投研负责人持有份额,均从100万份以上降到10-50万份之间。至2023年末,该基金规模虽较两年前高峰时大幅缩水,可依然在200亿元以上。但由于相关数据披露模糊,无法区分出各类主体的申赎情况。
此外,沪上一名以医药消费投资出门的明星基金经理,旗下三只基金去年下半年遭内部人净赎回逾130万份。其中净赎回最多的基金,截至2023年末内部人工持有235.97万份,较2020年末的674.99万份缩水超65%。同样来自沪上的另一名基金经理,旗下两只消费产品去年下半年的内部人净赎回则超过了150万份。
科技成长方面的情况,一位来自广东某家公募的基金经理,旗下两只科技成长基金遭遇内部人净赎回则超过了1000万份。而来自北京的一位价值成长型投资基金经理,去年下半年旗下有4只基金遭遇内部赎回,仅是其中两只代表性产品的净赎回份额就超过了750万份。
赛道基金亏损波及内部人
公募基金面对的是非特定投资者,来源广泛且数量众多。这里边,基金公司和公司内部员工,属于特殊的投资群体。和外部投资者(特别是外部个人投资者)相比,他们具有显著的内部信息优势。从内部员工在上述明星基金产品上的申赎情况来看,起码能解读出以下两方面趋势:
一是对明星基金的普遍赎回行为,意味着前几年赛道行情带来的亏损影响,波及到了基金公司内部人员,且这种影响余波至今仍在。早在2020年前后白酒行情兴起之时,曾有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说到,内部不少员工买了公司某位消费基金经理的基金,且在一段时间后浮盈明显。但随后该基金规模迅速膨胀,据该内部人士透露:“规模可能有点太大了,(基金经理)他也不想我们再继续买进。”
实际上,在历经此后几年的赛道覆灭,内部人员同样也出现亏损。在2023年时另一家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说到,他此前几年买入的某只爆款基金,截至目前亏损已超过了50%。“据我了解,员工买基金亏钱现象不在少数。基本是买入了自家或别家公司的赛道型基金。”“基本是在前几年消费白酒、新能源等赛道火热时买的,这些基金的产品营销声势浩大,从业人员同样会被其打动。”该内部人士说。
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内部员工的大举赎回和外部投资者的默默硬扛,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说内部员工共可以根据相关依据赎回(比如有机会接触到基金经理,如果买的额度不是太多,则会选择忍痛割肉),外部基民更多时候只能从基金公司的外发资讯中寻求心理安慰。从券商中国记者了解的个别单个账户情况来看,这些基金此前押注赛道带来的累计亏损幅度,基本在40%乃至更高幅度,甚至有的账户亏损幅度达到了60%。
内部申赎应加大披露力度
需要指出的是,内部员工不仅包括基金公司普通基层员工,还包括具有绝对信息优势的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本人。根据证监会于2012年6月公布并实施的《关于基金从业人员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有关事项的规定》,基金从业人员持有基金份额的期限不得少于6个月,高级管理人员、基金投资和研究部门负责人持有本公司管理的基金份额及基金经理持有本人管理的基金份额的期限,不得少于1年。
可以说,这对规范基金公司内部人员投资行为起到了最起码的底线约束作用。但在实际中的信息披露上,基金公司一直处于“压线”操作状态,这类数据不仅披露频率低(仅在中报和年报里披露),且披露不具体。特别是一只规模数百亿的基金,基金经理无论是持有150万份还是650万份,均披露为“大于100万份”,更没有披露相关高管的具体持有情况。相比之下,基金公司无论是市场低点时的自购,还是给当家基金经理发新基金时的自购,则显得声势浩荡。
有基金相关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说到,只披露区间数据的做法,对促进基金公司对外沟通并无帮助。按道理来说,基金公司应尽可能详细地披露高管和基金经理本人对重点基金的申赎情况,这既能提升市场对基金公司的信任度,也是“和持有人利益绑定”最有力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基金公司要重新获得投资者信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但也有市场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说到,高管和基金经理的申赎情况对基金稳定运作起到重要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有周期,市场行情有波动,但如果在行情大跌时披露高管和基金经理赎回具体情况,可能会对市场信心带来影响。因此,何时披露高管和基金经理申赎情况,披露到何种程度,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平衡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