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高光板块 新年派对怎么开?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重仓 >> 文章正文

六大高光板块 新年派对怎么开?

加入日期:2021-1-4 15:35:27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1-4 15:35:27讯:

(原标题:六大高光板块 新年派对怎么开?)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和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给资本市场增添了巨大变数。面对冲击,中国经济一枝独秀,A股市场彰显韧性,不少行业涨势喜人。其中,光伏、新能源汽车、白酒、小家电、芯片、顺周期等六大板块乘风而上,成为全年最耀眼的明星。今年,这些当红明星会变得平庸,还是续写辉煌,请看本报记者的前瞻报道。

光伏:部分环节供需仍偏紧

回顾2020年光伏、风电行业,在碳中和等目标驱动下,行业热情非常高,特别是光伏,启动了积极扩产,市场关注度较高。2021年,是光伏及陆上风电无补贴平价上网元年,由于告别了补贴限制,业内普遍预期这将为光伏、风电打开增长空间。

就投资机会而言,光伏方面,从各环节的供需及价格情况来看,由于2021年新增产能有限,硅料仍维持供需偏紧的状态,根据头部公司的判断,硅料价格将维持在相对高位,已上市的硅料厂商包括通威股份特变电工旗下的新特能源、港股保利协鑫能源等。光伏玻璃的情况类似,2021年供应仍然偏紧,但随着新产能释放价格可能回落,但龙头企业的业绩依然不会差。

市场预计2021年全行业的硅片产能将超过300GW,相比之下,全球装机预测不过170GW左右,表面上看,硅片产能有过剩风险,但实际上,包括156mm、158mm等尺寸硅片陆续淘汰,166mm以及182mm、210mm等尺寸硅片还是偏紧,硅片供应存在结构性紧缺的问题。基于这一判断,传统硅片龙头依旧有可能保持领先地位,但借助大硅片崛起的二三线厂商值得重视。

从技术变化的趋势来看,电池技术路线面临更迭,PERC电池的生命周期已经所剩不多。HJT、TOPCon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究竟哪种路线能脱颖而出,提供更高的转换效率还需要密切跟踪,这方面有望诞生新的颠覆者,而2021年可能成为观察这一趋势的拐点。

风电的大逻辑与光伏类似,但是相比之下可能不如光伏性感、有想象力。正如前述,2021年陆上风电进入平价,而海上风电是有补贴的最后一年,因此,业内普遍预计,海上风电有望成为市场一大亮点。例如,根据天风证券的测算,2021年国内陆上风电装机量将较2020年下降15%-20%,但海上风电增量大概率超过50%,有望补齐陆上风电下滑的装机量,总量持平。

新能源汽车:

进入黄金发展十年

2020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直面疫情、补贴退坡、油价下降等多重冲击,却在销量上走出了“V”形反转。展望2021年,汽车智能化发展成为多位业内专家共同关注的趋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过去的公共领域、限牌城市占大头的市场需求结构,2020年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且非限购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2020年也因此被行业定义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元年”。

身处新能源汽车行业洪流,江汽集团思皓新能源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汪光玉切身感受到了产业蓄势待发的动能:“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渐成熟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国内外车企纷纷斥巨资投入,预计2021年~2030年将进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十年。”

“2021年将是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的元年,智能化产业链相关企业即将迎来大发展。”安徽金通智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柱兵表示。

国信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周俊宏认为,近两年,市场拥抱更多的是电动化行情主线,而相关标的估值已不低,且科技巨头和传统车企纷纷加码汽车生态的转型,为智能化主线带来更多机会。

白酒:二八效应加剧

过去几年,白酒基本面和股价表现得到市场认可,行业整体板块估值上移。

目前,食品饮料、白酒板块均已达到历史高位,食品饮料板块整体估值已经50倍,达到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白酒板块估值55倍,2020年以来估值始终维持高位且还有上升趋势,还不断外溢到啤酒、黄酒、葡萄酒等板块。

当前,白酒板块存在估值压力,但行业头部企业集中整合将加速进行。

白酒公司龙头较为集中、业绩确定,这些大企业经历了深度调整后,营销管理更加理性、抗风险能力更强。目前,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酒企频频提价,在高端白酒的带动下,行业复苏或由头部企业向次高端价位扩散。

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传统“茅五泸”高端品牌不断壮大规模,而主打中低端产品的酒企却不好过,白酒股实际经营业绩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二八效应”会越加明显。

2020年三季报显示,只有“茅五泸”、皇台、酒鬼酒、汾酒、今世缘顺鑫农业等8家实现营收正增长,占A股白酒企业数量比例不到一半;洋河、老白干、青青稞酒口子窖伊力特迎驾贡酒水井坊营收则同比下降超过两位数;净利润同比下滑的白酒企业也达到10家,中低档品牌酒企短期难以逆转大势。

小家电:延续三大增长逻辑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家电行业中的一个细分领域小家电得以爆发,消费者认知度也得到很大提升。

小家电行业的增长,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条逻辑。

第一是渗透率。即便是在今年小家电取得爆发式增长后,国内小家电渗透率依然不到30%,大概还处于发达国家一半左右的水平。对照发达国家家电消费的变迁史,我国民众这几年家电消费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是从功能消费转向品质消费,另一方面是从刚需大家电转向非必需的品质小家电。在消费人群上,80、90后成为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大大推动了生活小家电产品的发展。

第二是产品创新。空调、冰箱等大家电的产品形态往往数十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品类上鲜有颠覆式的创新;但小家电是却一条能够不断“推陈出新”的增量赛道,例如近年来比较火热的面包机、咖啡机、空气炸锅、扫地机器人等,这些产品在十几年前还看不到。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小家电产品更新的速度也很快,导致小家电行业不断出现新品类。相比大家电,小家电的创新可以从无到有,每过三五年都会出现一批此前没有过的新型产品。这说明小家电市场是一个持续扩容的市场,目前几乎看不到天花板。

第三是海外需求。20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部分海外国家产能受限,越来越多海外订单转移至中国,而小家电出口也呈现“爆单”的状态。事实上,以新宝股份等为代表的国内小家电企业,在技术、设计以及生产制造水平上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产品价格也极具竞争力,疫情让中国小家电行业在全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记者还了解到,如今来自一带一路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小家电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未来有望造就一个不亚于欧美地区的出口市场。

顺周期行业:

这些商品还会“顺”下去

在经历2020年初的大幅回调后,国内期货市场在去年下半年出现了黑色、有色、化工、农业商品轮番大涨的局面,包括铁矿石、动力煤、玻璃等众多商品,都不断刷新历史高点,A股市场也炒热了“顺周期”概念。

进入2021年,随着海内外疫情形势变化,市场供需矛盾再调整,商品这波由疫情后市场供需异常波动带来的行情,是否还会继续“顺”下去?

海通证券期货研究所主管高上认为,2021年商品或震荡上行,品种分化,有宽度,但高度受限。随着2021年下半年海外刺激政策回归常态,也将抑制商品上行高度,预计黄金震荡回落,原油触底回升,有色高位震荡。

分品类看,2020年经济复苏带动钢材需求上升,库存下降,支撑钢价走强。2021年预计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经济增速逐季回落,房地产融资环境收紧,基建投资难超预期,钢价向上动力略显不足。而2020年铜价处于震荡区间,受到复工复产的影响,全球铜消费依然保持在相对高位。2021年疫情有望见到高点,市场对贸易摩擦缓和及基建刺激的预期将升温,有色金属价格短期上涨的概率较大,因此铜价上行空间较大。

此外,API的原油库存意外增加和全球疫情的再次暴发,原油短线承压。但疫苗研发的进展,以及OPEC可能推迟增产计划,为油价提供一定支撑。虽然拜登的“能源转型”政策虽然将抑制传统化石能源的供需,但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综合来看,2021年随着疫情高点回落,全球经济将再度复苏,带动原油上涨。

芯片:

“缺芯涨价”趋势短期难扭转

2020年堪称电子行业爆发的大元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宅经济兴起,强势拉动了电子消费品以及云服务系列需求,北美半导体设备出货指数创下历史新高,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细分板块在全球主要市场均呈现领先趋势。

A股市场上, “缺芯涨价”几乎成为贯穿全年的主题,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在年末已经从电子行业蔓延到了汽车行业。究其原因,除了由于产业链短期担忧疫情影响物流而超常规备货,还有华为、中芯国际受制裁,进一步加深供应链担忧,并催化了国产化替代;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爆发、AIoT成熟落地等因素,进一步拉动了对电子元器件的超预期需求,并预计将在2021年继续演化。

景气度持续提升背景下,晶圆厂、封装厂产能紧张,相对低毛利率的订单被“挤出”排期,进一步加深了“缺货潮”,华润微一类的IDM生产模式类型被看好,能够灵活掌握生产节奏,保障供货安全。综合业内人士观点,预计在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2021年电子行业缺货涨价的趋势短期难以扭转,半导体功率器件、被动元器件等细分领域预计面临更严重缺货,建议关注功率器件,关注华润微、新洁能以及斯达半导,MLCC领域关注三环集团风华高科等上市公司。

此外,作为国内半导体投资的风向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大基金)以及二期投资进展应该继续予以关注。虽然大基金2020年在二级市场上减持了多家芯片龙头上市公司,但是围绕关键设备、材料等短板进行了精准投资,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银河证券建议,关注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国产抛光液龙头安集科技、大硅片制造商沪硅产业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