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8-25 12:48:24讯:
这两天,又一则消息在朋友圈炸了,美国财政部公布美国国债余额达到26万亿美元,而且预测到今年年底这数字能达到30万亿,接近美国GDP(21万亿)的150%。每年美债利息占美国财政收入的8%左右,但因为疫情的原因,美国今年预计财政赤字预计要增加两倍,而全年GDP可能大跌40%,再这么不断发债的话,真有可能连利息都还不上了。美国是可以不断印钱,由全球来买单,但总归是有尽头的,这局面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中国有句古话,寅吃卯粮,只要来年地里还能丰收,这种提前透支就可以一直往下转。但是如果哪年突然闹了天灾,有了饥荒,不光去年欠的粮食还不上,今年连一口吃的也借不到了,这时就会大批的饿死人。
这道理和财政赤字、国债没什么区别,只要经济不断上升,就可以“寅吃卯粮”,不断增加赤字,印钱。但是,如果地里粮食的收成不能增加、甚至开始减少,那这游戏就跟庞氏骗局没什么区别,必须有新钱入场才能维持上升的局面,一旦人们明白过味儿来,不往里面投钱了,骗局会立马轰塌,一地鸡毛。想要维持游戏,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地里的收成,也就是增加GDP,GDP的提升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慢慢的赤字减小了,债务也缩减了,进入良性循环。而GDP的增加,不仅仅是靠拉内需刺激消费,更主要的还是依靠生产力的提升。
回顾人类历史,每次生产力的大幅提升都是由工业革命带来,人类经历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技术革命,第二次是电力技术革命,第三次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我们正处在第三次革命的末期,向第四次革命——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基因编辑技术革命——的过渡阶段。可以看到,早期生产力的提升,对应着人们最基本的吃穿住行需求,在物质层面上,仅仅满足了人类的基本生理诉求;而且提升的方式大多是暴力的提升,是不顾一切的。而当下我们所追求的生产力提升,更多的是满足人类精神文明需求,在物质层面上要达到享受的程度;而且,当下的生产力提升,还要兼顾人类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
第三次工业革命使我们这代人享受到了最近几十年的经济飞速增长,中国仍然还有进一步开发这次革命红利的空间,比如最近很多大佬都在提的农村电商和农村消费金融,就是把之前受制于基础设施没能通触达互联网的这批人,也充分调动起来。这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一群人,虽然个体消费力并不强,但是基数大,规模效应的力量是很可观的。看看战狼2的60亿票房,快手大V动辄上亿的直播销售额,不难理解这里面蕴藏的巨大能量。
这些也都还是革命末期的刺激消费行为,是在发挥革命的余热,天花板明显,且不可持续。之所以我们能看到网红带货、直播带货,是因为前几年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一旦经济增速放缓,甚至滞涨,人手里的钱开始变少,你再去刺激他们,他们也不会再消费的。很多人现在入场去做直播,想做网红,其实都是踩了个尾巴,很难成功的。说到底,对GDP增长的贡献,消费领域仅仅是被动增长,真正引领经济增长的底层动力,还是生产力的提升。对应到当下,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从2013年提出来了,但是对应的这些技术,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看到大规模的商用。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础科学的发展速度。
以人工智能为例,它需要超强的芯片实时处理海量数据(603138,股吧),像谷歌的alphago,由上千个CPU和GPU组成,功耗巨大,很难进入民用市场。摩尔定律最近提的人很少了,因为它基本上已经失效了,目前大规模商用的芯片最高可以达到5nm制程,顶级的公司可以制造3nm制程的芯片,而2nm基本就到达了半导体的物理极限。受制于这种物理极限,以及二进制的算法,芯片性能可以说已经看到了明显的天花板,除去增加体积,增加功耗之外,没有更好的方案,这也是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还能存在的理论基础。量子计算机可以实现算力的飞跃,但参照二进制计算机的发展速度,量子计算机从现在刚刚起步到进入商用,估计还有几十年的时间,更不用说在此技术上衍生出来的成熟生态了。
至于清洁能源,可控核聚变依然没有显著进展,虽然电动汽车现在是很热的概念,但是电池的物理特性还是限制了很多可能性,在石墨烯技术得到飞跃发展之前,目前的电池技术一是无法做到更大续航,二是无法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更不用说电池还有易燃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天不解决,就没有大的行业进步。电动车想要发展到现在家用汽车的行业规模,估计也得有个几十年。但行业头部的企业,比如特斯拉,覆盖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还是很受资本追捧的。
所以,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就处于第三次革命和第四次革命的过渡期,生产力提升速度逐步放缓,又很不巧的遭遇了新冠疫情,加剧了原本就严峻的经济压力。可以预见到的未来一段时间,都很难再有前些年那么快速的经济增长了。在这样的格局下,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投资决策呢?
美股最近的波动率明显增加,其实就代表了市场没有信心,虽然美联储不停印钱,但泡沫就在那,钱越多泡沫越大。美股指数全靠几个大权重的科技巨头撑着,而这几个企业其实在近期也没有更大的业绩增长点。再加上咱们前面分析的,基础生产力短期内很难有显著提升,所以美股目前是处于很高风险的位置的,有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很有可能出现恐慌性出逃,进而暴跌。
至于A股这边,相对于美股的估值会更理性一些,但是我们的金融市场落后,最关键是过去乱象太多,导致投资者普遍信心不足,除去炒概念还是炒概念,能长期价值投资的普通投资者非常之少,一些明明很好的投资标的也被埋没了。目前大批中概股回流,希望其中一些优质的企业,能更多地回到A股,带来更好的投资标的。而且注册制的启动、金融衍生品的扩容、以及金融制度的完善,相信A股会越来越好的。我们需要等的,就是疫情彻底被消灭,企业正常开工,科研继续推进,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基因编辑技术等领域能够有突破性进展。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未来值得关注的一些投资领域,除去跟刚提到的行业直接相关的公司之外,给这类行业提供芯片、半导体以及其他基础设备的好公司,更值得长期关注。比如,人工智能需要海量数据的无线传输,那么就依赖5G的发展,5G技术的相关企业,肯定是有利好的。如果是做长期的投资,肯定从这些领域里面去选好公司。
这个过渡阶段的消费类企业,其实是并不看好的。A股炒作的网红概念,一个薇娅就能拉好几个涨停板,实在是过于投机了。巴菲特喜欢的那类公司的业绩提升,是在经济上行,也就是基础生产力提升的几十年中,由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加上自然通胀带来的业绩提升,属于被动的增长,一旦经济进入下行阶段,这类公司的表现是普遍不如引领者的。
上述观点对应到大宗商品上,体现可能没那么明显,工业品的话,大多与基建相关,更多的还是关注政府政策导致的供求关系变化;农产品与人民日常的基础需求相关,受影响并不大,仍然按照固有周期运行;化工品、软商品大多与消费相关,总的来说是很难有大的需求增长的。在具体操作上,可能很难有前些年那种流畅的大行情了。
备注:以上分析纯属个人意见,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欢迎不同意见讨论。
(责任编辑:赵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