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2-21 8:17:37讯:
虽然现在街上仍是萧条冷清,不如往日繁华。
但基金市场却热乎得很。
这周二,睿远基金旗下的第2只公募基金,“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基金,正式发售了。
发行当天有超过1200亿资金来抢购,15分钟,申购金额就突破60亿上限了。
按照这个募集上限,睿远均衡价值最后的配售比例是4.9%。
也就是你拿1万去认购,最后实际只能买到490元。
还有人爆出,为了抢到更多份额,有个在广东兴业证券(601377,股吧)某分公司下单的神秘大佬,一下就买了,9个亿……
传说中的爆款,舍我其谁。
为什么这只基金会有如此魔力,大家都挤破头要去抢?
睿远基金是陈光明旗下的,陈光明是国内有名的基金经理了。
他之前在东方证券任职的时候,业绩就十分出众,9年获得了超过7倍的回报,年化回报高达30%。
去年3月的时候,睿远就发行了第一只公募基金,睿远成长价值,当时也是个爆款,当天募资超过700亿,成立以来到现在的收益率是36%。
名声打出去了,这次再发行的睿远均衡价值,自然会引来更多关注。
而且,睿远均衡价值的基金经理人赵枫,还跟投3000万,并且锁定4年。
虽然赵枫本人不算有名,但也是陈光明睿远基金旗下的。
明星经理+自购这一组合技,当然就让大家趋之若鹜。
不过问题来了我们要不要跟着买明星基金经理的热门基金呢?
人多热闹的地方,往往就容易让我们忽略一些问题。
实际上,当你买热门的时候,就说明短期不便宜了,你很可能会踩高。
比如,“国泰互联网++股票”这只基金,从2015年成立后,走势一直都还挺不错的,17年尤其涨得好,成了热门基金。
但很多人跟着买入之后,却并没有想象中这么赚钱,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他们买在了高位。
这只基金在15、16年的时候,一直不温不火,到17年下半年,开始被人发现涨得很好,成了热门基金。
接下来,大量的人就涌入跟投了,17年第三季度的申购金额,一下猛增到17个亿,第四季度是18个亿。
所以大量的人,是在这只基金已经涨起来,涨得多,被推成热门之后,才买入的。
但正当投资者们满怀期待坐等收益之时,却迎来了当头一棒,基金走势也就在此时出现拐点,不断往下跌。
直到一年多之后的2019年,才开始有起色,直到现在,还没回到当初的点位。
那批趁热追高的人,可就闹心了。
概念常常是被人用来营销的。
什么互联网+、新能源之类的,这可以是你买入基金的理由,但不应该是仅有的理由。
而且,基金变热门之后,基金规模就会变很大。
规模大了,原本的策略可能就会失效。
比方说,原本资金量小,投的时候单个股票就只是5千万。
资金量大了,一投就可能是10亿,对买入的公司股价立马就会产生影响,自己反而把原本低估便宜的股价推高了。
像一些策略指数基金,刚出来的时候超额收益还不错,后来因为买的人太多,超额收益也逐渐下滑了。
其实长期来看,大部分的基金经理很难跑赢市场。
2018年的时候,标普指数公司做过一个统计,看看美股有多少主动基金,能战胜市场。
从10-15年的长期来看,90%的主动基金跑输市场,3-5年的周期,85%的主动基金跑输市场。
而随着A股市场慢慢变得更成熟有效,取得高的超额收益,会越来越难。
即便能力再强,专业知识再硬,能够大幅跑赢大盘的那一小撮,也还是有运气成分在里面的。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跟着追市场热门基金,往往是一件风险较大的事情,尤其是看到了赚钱效应之后,才大举进场。
情绪那么高涨,市场大多就在接下来,反转了。
如果你不死心,一直追着热门基金来回倒腾,会不会赚得多些?
中国基金业协会2016年的时候,出过一份投资者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基民因为自己的基金业绩,跟其他类似基金相比很差,而赎回基金的比例是13.5%,仅次于流动性需要,还有对市场的悲观预期。
正是大家总能轻而易举地找到理由赎回自己的基金,所以75%的个人投资者,持基平均年限低于3年。
(基金业协会《2016年投资者调研报告》)
那么问题来了,频繁换基、追着热门基金跑的人,赚到钱了吗?
并没有。
6成以上的投资者,亏损超过5%。
在换手率高的情况下,“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
首先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的,频繁买卖成本高。
如果基金持有的时间过短,赎回基金的时候,就需要额外收更高的手续费。
重新买入新的基金,也是需要申购费、销售费用等等,这些都会增加换购基金的成本,到手的收益就少了。
而且,持有时间短,盈利概率也低。
对比2015-2018年,万得全A指数和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在不同持有时长的盈利概率,就会发现持有一周、一个月的盈利概率差不多都是5成,如果持有5年,盈利概率可以提高到8成。
(来源:wind)
基金的优秀,不是靠短期业绩就能够证明的,也不是靠噱头捧起来的。
冲着噱头去,来回倒腾,不仅费神费力,关键是还没捞着好处,怎么想都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投资是很考验人性的,清楚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不过分奢求与风险不匹配的收益,不轻易出手,出手后坚定持有,才更重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理财巴士。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