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12-5 7:59:32讯:
本报记者 王思文
在我国扩大金融开放的背景下,境内投资者对海外优质资产的配置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有力支持境内居民境外投资的诉求,继9月22日和11月4日批准QDII额度发放后,外汇管理局启动了年内第三轮QDII额度的发放,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再进一步。
目前,具备QDII资格的基金公司已有46家,随着此次公募基金QDII额度大幅扩容,公募基金QDII累计批准额度已达440.9亿美元,位列五类机构之首。更有13家公募瞄准海外市场,正排队申请QDII业务资格。引人注意的是,多家基金公司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在QDII额度充沛的基础上,QDII指数基金选择提高或恢复申购上限提高至千万元级别,旨为投资者提供更宽裕的配置空间、更流畅的入场选择。
公募QDII额度排行榜出炉
华夏基金38.5亿美元夺魁
目前已获QDII投资额度的机构类型广泛,包括银行、基金、券商、保险、信托五大类型。从基金公司角度来看,截至11月30日,我国境内131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已有46家基金公司获得QDII额度,占比达35.11%。累计批准额度方面,据Wind资讯统计,目前公募基金QDII累计批准额度达440.9亿美元,位列五类机构之首。
有大型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投资者而言,海外市场规则复杂、研究成本高,指数工具具有透明、高效、低成本的优点,能够帮助投资者很方便地实现对指数表现的复制,不仅适合专业投资者的配置和交易需求,也是广大普通投资者投资理财的便利选择。”
随着最新QDII批准额度数据的出炉,公募基金QDII额度排行榜也浮出水面。目前全市场已获QDII总额度超过30亿美元的基金公司仅有3家,分别是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博客,微博)和易方达基金,QDII总额度分别达到38.5亿美元、36亿美元和30.5亿美元。QDII额度排名前十的公募基金公司还有南方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博时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博客,微博)、广发基金、华安基金和富国基金(博客,微博),累计QDII批准额度分别为29.5亿美元、27亿美元、20.5亿美元、20亿美元、16.4亿美元。超过10亿美元QDII额度的基金公司共有13家,其余33家基金公司均在10亿美元以下。
年内第三轮QDII额度的发放,直接促使公募基金QDII额度大幅扩容。具体来看,此次外汇局拟向23家机构发放QDII额度42.96亿美元。而《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梳理统计,此次年内第三轮QDII额度发放中,新增的公募基金QDII额度达26.9亿美元,占发放总额度的六成。
13家公募瞄准海外市场
排队申请QDII业务资格
从新增基金公司方面来看,11月30日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中未有新增基金公司,不过在同月4日的批准QDII额度发放中,有3家基金公司首度出现,分别是创金合信基金、长城基金(博客,微博)、中欧基金,首度获得QDII额度分别达到1亿美元。总体来看,年内共有5家公募基金公司首度获得QDII额度,并将获得QDII额度的公募基金数量增至46家,其余两家为兴业基金和万家基金。
事实上,为了进一步满足境内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走出去”的需求,基金公司十分重视QDII基金的出海机会。《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还有多家基金公司瞄准海外投资市场正在积极申请QDII业务资格。据证监会官网显示,目前共有13家公募基金正排队待审QDII业务资格,分别为平安大华基金、方正富邦基金、银河基金、民生加银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汇丰晋信基金、兴全基金、信达澳银基金、德邦基金、中金基金、宝盈基金、永赢基金和上银基金。
在产品角度方面,不少已获QDII额度的基金公司仍在密集推出QDII基金新产品。据证监会官方显示,目前共有天弘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QDII)、广发全球科技混合型(QDII)等9只基金在排队审核。
多只QDII指数基金
提高或恢复申购上限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从易方达基金处了解到,在QDII额度充沛的基础上,易方达基金一举将旗下中概互联ETF联接、标普500LOF、纳指100LOF等多只QDII指数产品的申购上限提高至千万元级别,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宽裕的配置空间、更流畅的入场选择。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已发行QDII基金的公募基金最新公告后发现,12月份以来至少有5只QDII指数基金提高或恢复申购上限。其中有一篮子投资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京东、网易等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基金产品,也有跟踪美股投资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数基金产品。不难看出,众多基金公司深谙投资者需求,对多只深受投资者欢迎的QDII指数基金进行提额。
博时基金宏观团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港股性价比好于A股,在一年维度上具备极强的配置价值,经济增长回升有望继续驱动港股上涨。结构上,预计周期性板块继续跑赢,重点关注经济复苏叠加板块低估值,补涨空间大的金融和原料材板块。此外,估值不贵且基本面改善确定的消费板块,如汽车、家电和家具板块,也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