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家公募实施股权激励 永赢持股员工逆风撤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重仓 >> 文章正文

近20家公募实施股权激励 永赢持股员工逆风撤离

加入日期:2018-1-5 8:15:47

股权激励之风正在公募蔓延。

自2013年中欧基金开创股权激励的先河以来,至今已有近20家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这些尝试者中,次新基金公司成为重要一角。

效果确实有所显现,诸如前海开源、永赢等在股权激励的刺激下得以迅速发展,规模进入到行业中游。但不可预期的情况也在发生,比如近期业内开始纷纷清理作为股权激励平台的子公司。

进击的股权激励计划,能否成为助推次新基金公司快速壮大的利器,或许还需要更多实践的论证。

次新公募“标配”

最新披露的一起股权激励计划来自华泰保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其在2017年12月27日披露,公司股东拟同比例增资,将公司的注册资本由1.2亿元增至1.8亿元。随着这份增资公告发布,华泰保兴股权激励格局也展现了出来。

半个月之前,老牌公募基金公司银华才披露股东出资比例变更公告,宣布公司注册资本从2亿元增至2.222亿元,新增3家有限合伙企业合计持股9.99%,以实现银华员工持股计划。根据该计划,银华基金从投研到市场,从基金经理到中后台员工共有149名员工参与。

事实上,自2014年4月首单公募基金股权激励方案花落中欧基金之后,迄今已经有近20家基金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包括天弘、前海开源、汇添富、长信、九泰、永赢、创金合信、鹏扬等等。

其中,次新公司无疑占据多数,对于一些新基金公司而言,股权激励计划似乎已成为标配。

例如在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中,除前述华泰保兴之外,去年6月获批的博道基金股东名单中就有4个持股平台,而去年3月获批的凯石基金股东名单中,亦有凯石基金的核心管理层个人持股。

华南一位资深公募人士在1月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新基金公司而言,股权激励计划是招揽人才的重要手段,尤其当前公募行业竞争环境已经如此激烈,新公司想要迅速组建团队,必然要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筹码。许多曾经知名的公募大佬之所以从原公司退出,选择另起炉灶,也在于对更高激励机制的追求。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新基金公司背景干净,没有太多利益的纠葛,在实施股权激励方面天然具有便利性,因此越来越多新公司在成立之初即确立股权激励计划。未来成立的新基金公司,应该也会倾向于这种选择。

激励的效果?

在股权激励计划接二连三涌现的背后,关于这种方式能否刺激次新基金迅速发展的议题也引发了业内的讨论。

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认为,股权激励是一项长期的布局,也分不同的方式。目前来看,事业部制似乎在公募适应得比较好,也是基金公司现在愿意更多尝试的,但这建立在公司高管愿意放权的基础上,一些背景复杂、股东权利较大的公司比较难推进;另外则是高管持股,这种方式在近几年也有趋严的迹象,一些子公司、孙公司和持股公司纷纷被要求清理,长期看这样的方式似乎得不到监管层的肯定。

上述副总表示,归根结底,基金公司要发展还是自身要硬,投资实力、人才队伍都需要,不然单单一个股权激励很难起决定性作用。

从目前已经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次新基金公司发展情况来看,效果也有所不一。例如部分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及事业部之后确实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如前海开源基金、永赢基金;但亦有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如九泰基金、创金合信等。

但整体而言,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的次新基金公司发展情况确实普遍优于同期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尤其观察公司刚成立时业务铺设情况来看,有激励的公司往往能迅速展开业务。

近期永赢基金股权的变更显示,股权激励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多种不可预期的变动。

1月3日晚,证监会网站发布了关于核准永赢基金的股权变更公告。公告显示,永赢基金申请将23名员工持股的全部股权全部转让给永赢基金另一股东——利安资金管理公司,而这部分股份正是2014年永赢基金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员工股东合计持有的18.51%的股份。

永赢基金自然人股东的撤退,是由于股东方不愿意继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还是员工担心公司增资后股权被稀释,目前并无对外公告。

无论是永赢基金的股权变更,还是近期业内掀起的一波清理作为股权激励平台的子公司的热潮,都表明股权激励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如何运用这一手段促进基金公司的发展,面临更多实际的探索。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