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3日,2016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业绩披露完毕。受市场整体弱势、流动性偏紧、创业板指数破位下跌等因素影响,第四季度公募基金在规模、盈亏、持股等方面均出现较大变化。剔除打新基金之后的数千只权益类基金,在第四季度继续减仓,“抱团”持股的基金公司增多,中小创股票遭减持,消费类蓝筹股获青睐。
从基金规模看,2016年第四季度股票型基金、货币基金、封闭式基金均出现明显规模下降,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QDII基金规模增加。全部6种类型基金中,仅有货币基金和QDII基金盈利,其他类型基金大都出现亏损。
单季度整体亏损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研报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整体亏损278.9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成亏损重灾区,货币基金和QDII基金虽实现正收益,但盈利下滑。
“去年第四季度,受债市调整、成长股表现不佳影响,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保本型基金、商品型基金均出现亏损。”好买财富研究员雷昕说。
金牛理财网分析师宫曼琳认为:“除了债市、股市等市场变动因素之外,来自泛财富管理领域的竞争加剧,也是公募基金整体盈利乏力、规模缩水的一大诱因。此外,由于近期机构投资者增多,公募专户业务规模增加也分化了相当一部分资金。相比之下,散户资金占比较高的公募基金出现规模下降,公募基金占流通A股市值比例已经连续9年出现下降。”
具体来看,债券型基金在2016年第四季度整体亏损216.37亿元,几乎抵消了2016年上半年全部盈利。亏损最为严重的是混合型基金,整体亏损258.56亿元。股票型基金和商品型基金分别亏损43.62亿元和11.6亿元。在债市大跌的影响下,保本型基金也未能幸免,第四季度亏损25.88亿元。比较而言,规模占据公募基金半壁江山的货币型基金继续保持赚钱效应,共盈利273.85亿元,但是与过去相比盈利出现下滑。2016年大热的QDII基金也保持赚钱效应,盈利3.27亿元,连续3个季度实现正收益。
调仓重点转向蓝筹
凯石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主动股票型基金股票仓位由2016年第三季度的88.43%下降至88.02%,降幅平缓;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由54.81%下降至52.67%。
在仓位分布上,2016年第四季度,股票型基金仍以高仓位为主,混合型基金中,低仓位运行基金数量占比较高,高仓位(仓位大于等于90%)占比仅为1.5成。其中,大成竞争优势、泰达宏利首选企业等3只基金可能由于申赎份额变化较大,引起仓位下降,在第四季度的仓位出现违反契约规则情况。
凯石财富金融产品中心首席分析师桑柳玉认为,主动股票型基金仓位已连续多个季度未有大变化,可见在震荡市中仓位较稳。而受到2016年末整体流动性偏紧、创业板破位下跌等因素影响,大部分混合型基金选择降仓。
在弱势震荡行情、中小票估值回调的背景下,2016年第四季度调仓的基金更多加仓低估值蓝筹股。第四季度基金前10大重仓股持仓总市值7430亿元,沪深主板吸引资金流入,中小创资金净流出。分行业看,四季度前5大重仓行业分别是医药、银行、电子元器件、非银行金融、基础化工。与2016年3季度相比,TMT板块占基金持仓市值比重下降较多,电子元器件、计算机、传媒以及通信合计下降2.59%。
“在弱势行情下,抱团取暖的基金公司开始增多。持有流通股占比25%以上的基金控盘股达13只,这些获得基金公司抱团加仓的股票,大多是新领域的佼佼者或细分行业龙头,较易获得基金青睐。”桑柳玉说。
债基规模增幅最高
尽管有诸多不利因素,2016年第四季度基金公司总资管规模依然逆势增加,由第三季度末的8.95万亿元增加至第四季度末的9.27万亿元。雷昕介绍,债券型基金成为公募基金规模增幅的最大亮点,2016年第四季度份额增长幅度为52.64%,QDII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份额均有所增长,幅度分别为11.17%和2.85%。货币型基金、封闭式基金、股票型基金份额均有所下跌,幅度分别为4.34%、5.6%和0.49%。
2016年第四季度,太平基金、中银国际证券和东海基金规模增幅较大,嘉合、永赢和长安规模降幅较大,降幅分别为67.41%、47.32%和45.82%。从申赎变化情况看,建信、博时和招商申购增加较多,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和广发基金赎回较多,分别赎回1242.90亿元、986.36亿元和505.41亿元。
“2016年第四季度债基规模逆势大增的推手之一是来自银行理财、保险资金等定制型委外公募基金产品暴增。投资者一方面应谨防定制基金集中赎回风险,另一方面应提升资产配置能力,预防可能的单一市场波动。”宫曼琳说。(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短评:巩固业绩关键在人才
新年伊始,海富通、宝盈、兴全等基金公司传出总经理离职的消息,工银瑞信、国泰等基金公司更是在春节假期过后的首个工作日就发布公告急聘基金经理。联想起2016年公募基金第四季度整体亏损的“成绩单”,这样的行业状况也在情理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一只绩优基金,就是选一名好基金经理。因此,资管行业最大的财富和真正有竞争力的资源不是产品和策略,而是人才。正是目前市场上数千只公募基金产品背后的投研团队、销售团队、风控团队的努力,支撑起这些资管产品赖以生存的业绩,也守住了资产配置的风险底线。
认识人才的重要性不难,难在如何解决现实的人才困境。尽管基金行业已有数千名基金经理,但一名基金经理管理几只产品的“一拖多”现象依然很普遍;从业年限在5年以上的资深资管人才仍然相当缺乏;基金行业人员离职、转岗等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问题不仅对基金产品的业绩稳定和行业长久发展构成挑战,也成为2016年以来基金业绩难以让投资者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募基金要想巩固业绩,关键是留住和培育人才,这是基金行业作为“轻资产”行业长久存在的规律,也是所有资产管理行业生生不息的基石。唯有认清这一点,才能在日益激烈的财富管理竞赛中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践行信托责任,持续推陈出新。(原文来源:经济日报)